評論 > 文集 > 正文

劉純婷:父母的「挫折教育」,培養了多少失敗的孩子

作者:

5.

費爾貝恩說,兒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象,會傾向認為自己不好。

因為我不好,所以父母怎麼對待我,怎麼要求我,都是可以原諒的,因為父母是好的。

孩子為什麼會抑鬱,因為他不願意去面對另外一個現實,可能我是好的,值得被好的對待,所以是我父母做錯了。

如果是父母做錯了,意味着他內心構建的理想化父母意象破滅,意味着他要面對理想客體的喪失,這是很痛苦的事情,為了不面對這些。他會一直認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壞的,自己得到的一切不好對待,都是有原因的。他不願意去恨父母,所以他恨自己。

當我們人為給孩子製造挫折,讓他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東西,讓他覺得自己不配得到表揚和肯定,不配得到愛,不配過的開心,。

那我們人為製造了一個,自卑、怯懦、鬱鬱寡歡的孩子。

可能這才是很多父母內心深處的或者說潛意識裏想要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看起來是那麼需要父母的陪伴支持和照顧,有那麼多的困難需要父母去擺平。

與其說這是挫折教育,不如說這是給孩子投毒。

6.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讓他在面對來自外界的競爭,壓力,失敗,挫折的時候,告訴他兩點:

一是,你會支持他,你會接納他不優秀的那一面,他可以脆弱,無助,告訴他這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害怕我們做的不好,不必為此感到羞恥,但是我們要為此負責。

二是,告訴他要去和每一次失敗、教訓、挫折,建立正向的連接,比如說挫折還有一種說法叫試錯,叫經驗,要成長。我們要把每一次挫折,變成我們的經驗值,幫助我們下一次做的更好。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里,即使不需要父母任何人為的努力,都佈滿了大量的挫折。你歡不歡迎,挫折都會來。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當挫折來臨的時候。孩子有面對挫折的勇氣,有把挫折轉化成經驗的智慧,有可以用來消融逆境中負面情緒的能量。

孩子的勇氣、智慧、能量需要來自父母,但是很多孩子沒有得到這些,卻得到了大量來自父母的挫折。當孩子表現不好時,他們不僅羞辱孩子的智商,甚至羞辱孩子的人格。

所以很多孩子,很早就開始覺得自己沒有優點,沒有能力,做不好任何事情。他們早早就喪失了抗挫折的能力。因為他們被父母打敗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23/177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