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六四35周年】何曉清:八九不是結束 只是開始

作者:

「就像89年之後的中國一樣,我們當時都覺得我們一無所有,他們有槍、有炮、有坦克、有機槍,可是到了最後,我覺得很多我們這一代人……還是在內心裏面堅持"。-何曉清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凱迪-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六四歷史學者何曉清(Rowena He)4月18日在美國的喬治城大學出席一場天安門35周年的對話會。從六四屠殺到今日香港,談到民眾與強權的抗爭時,何曉清表示,八九年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只要不放棄建立公民社會的努力,中國就一定會有希望。

洛杉磯舉行"六四"座談會親歷者談血腥場面

天安門大屠殺35周年前夕,前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本周四(18日)晚受邀出席了在華盛頓DC的喬治城大學舉辦的中國的人權問題對話會。很多本地人權活動人士、香港留學生等與會。

出生在中國廣州的何曉清曾經親身參與過1989年學生運動。當時17歲的她以廣州中學生身份參與了「省港大遊行」。2019年後任教香港時,她親歷反送中運動及港版國安法落地,看到香港的青年一代又面臨89年同樣的暴力與恐怖。但是直到維園的六四紀念活動被取消、以及香港中大的民主女神像遭移除,她依然堅持每年身着黑衣、點燃蠟燭,和學生們一起紀念六四。

「我們一無所有但還在內心裏堅持」

「就像89年之後的中國一樣,我們當時都覺得我們一無所有,他們有槍、有炮、有坦克、有機槍,可是到了最後,我覺得很多我們這一代人……還是在內心裏面堅持。像香港,30年他們為我們這個燃起了這個燭光,為公義,為真理。」何曉清告訴本台,即使在香港通過23條立法這樣的困難情況下,她依然覺得還有希望。「我覺得只有在我們放棄了這個公民社會的建立的這個的努力,我們才會沒有希望。我覺得歷史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總有一天我們是會看到公義,看到真理。」

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六四歷史學者何曉清(Rowena He)4月18日晚在美國的喬治敦大學出席一場天安門35周年的對話會時表示,八九年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只要不放棄建立公民社會的努力,中國就一定會有希望。(記者凱迪攝影)

已入加拿大籍的何曉清2014年曾出版《天安門流亡:中國民主抗爭的聲音》一書,被亞洲協會評為當年關於中國的五大書籍之一。她也是首位在哈佛大學開設「天安門運動歷史與記憶」課程的華裔學者。

演講中,何曉清提到,三十五年來,各種壓力下,她曾多次想到放棄對六四的研究,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因為她希望可以讓大家聽到那些被沉默的、89年的聲音,希望歷史可以被承繼下去。她這樣做並不僅僅是出於一種悲情。

她告訴本台:「更重要的就是因為這個歷史現在模糊不清,這個強權一直這樣去改寫這個歷史,其實也在各個方面影響到中國的社會政治、心理啊等等。就像米蘭昆德拉說的,人類跟強權的抗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所以我覺得這個89年不是一個結束,只是一個開始。」

沒有民主機制就不會有真正的自由

演講中,何曉清也提到,無論是八九一代、還是香港反送中時的學生們,都沒有真正認清中共政權。她告訴本台:「我們89年走上街頭也是因為希望,而不是因為仇恨走上街頭的。那當然,後來面對血淋淋的鎮壓,我們那時候的確是沒有了解說,這個政權真的是會出動坦克、機槍來面對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平民的。」

何曉清也提到,無論是八九一代、還是香港反送中時的學生們,都沒有真正認清中共政權。(何曉清供圖)

何曉清說,雖然2019年的香港學生對於中共政權並沒有所謂的「幻想」,但他們依然認為,從現實角度看,中共會害怕讓香港喪失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他們才提出『攬炒』等一系列策略。「可是到了最後,我覺得大家沒有想到,其實結果還是一樣的,因為對中共來說,維護他們的政權大概就是最重要的一個事情。」

很長一段時間,外界曾經相信,如果中國經濟發展了,有一個獨立的中產階級社會,中國就會民主化。尤其在2008年的奧運前後,很多學者曾期望中國大陸可以像台灣一樣,一夜之間發生改變。但那之後,中國卻離民主化的道路越來越遠。而何曉清一直對此保持清醒的態度。她說:「那當然我也會對中國有期待,可是我一直就是覺得說,如果沒有這個民主這個機制的話,那最終還是不會有真正的自由。」

第二種忠誠

因為對六四歷史的研究,何曉清也成為中共持續打擊的目標,始終面對着沉重的壓力。2023年2月初,青年民建聯副主席穆家駿在《文匯報》發表題為「中大須清除反中亂港'學棍'」的文章,點名批鬥何曉清。同年10月,何曉清遭香港中文大學解僱,港府拒絕她續辦簽證的申請。

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六四歷史學者何曉清(Rowena He)4月18日晚在美國的喬治敦大學出席一場天安門35周年的對話會,與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原中國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對談。(記者凱迪攝影)

何曉清說,她只是在教歷史,想要守住學術上的討論自由,而並沒有很偏激的去表達什麼。她認為,那些攻擊她的人也是中共制度下的受害者。她相信只有通過對話、交流,才能使國家變得更好。

她說:「我做的所有事情不是因為恨,是因為愛,所以我才說是一個被背叛的忠誠。我還是希望說,有一天我們的年輕一代、我們的中國,也可以有一樣的民主,一樣的自由……我想不只是我,我知道有很多很多無名的朋友都在繼續,可是他們連聲音都沒有。我希望他們能夠聽到這個聲音。我知道他們是在somewhere(某地)、在那裏,只不過我們看不到他們。」

香港留學生看未來:「這就是我的責任」

對話會上,與何曉清對談的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原中國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表示,天安門事件很重要,各國政府、政治家及分析家對於這一事件的長期影響的判斷都是錯誤的。當年,各國的不作為,讓中共得以逃脫罪責並縱容了其對人權的持續侵犯行為。35年過去了,面對中共領導人的所為,各國都應該有責任好好反思一下。

現場聽眾中,來自香港的留學生Chris告訴本台,他自幼就跟隨父母每年參加香港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也看到香港過去幾年的抗爭和衰落。雖然年輕一代對六四的認知可能與上一代不同,但大家都在努力保持這種記憶。對於香港的未來,他覺得不必多想,只要默默實幹,因為「This is my duty(這就是我的責任)。」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21/204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