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八九六四

王丹:「八九六四」對中國當今政局的啟示
2025-07-03

極權雖強,並非不可撼動;鎮壓雖狠,並非無代價。對今日中國而言,這場事件最大的啟示不在於「是否會再發生」,而在於「是否還有可能改變」。只要人民仍有記憶,仍敢於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任何政權都不是牢不可破。今日中共表面穩固,但實則內憂外患,政治繼承無序、經濟失速、地方債爆雷、國際孤立,只需一次群眾爆發事件,便足以讓壓力鍋蓋掀開,產生難以預測的政治效應。

《命運—李洪林自傳》摘登8天安門廣場之夜
2025-06-26

【按:奧威爾在《1984》中說:"誰掌握歷史,誰就掌握未來;誰掌握現在,誰就掌握歷史。"掌握中國現在的正在抹殺8964的歷史。以下是李洪林在自傳中記錄的他1989年五月在北京的經歷,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段歷史。】天安門廣場之夜我在五月初得了感冒,發高燒,不但「五...

六四事件中的坦克第一師(圖)
2025-06-22

六部口慘案最能反映六四鎮壓的殘暴,製造六部口慘案的指揮官是羅剛,那輛瘋狂軋人的坦克編號是「106」。羅剛後來升任坦克第1師副師長、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讓歷史記住這一切!

小民之心 | 六四36年祭:解讀學運成因 看穿中共鬼魂
2025-06-16

1989年初的北京高校內部,渙散乃至頹廢,學生們或者曠課打牌,或者準備托福,不少人就打算這樣混下去,或者出國尋找出路。胡耀邦的去世,一下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氛圍,也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之間,便有幾萬、十幾萬北京的大學生參與抗議活動,形成那樣氣勢磅礴的學生運動,這背後,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朱喬喬:不經意了解到的「六四」屠殺真相
2025-06-11

2025年6月4日晚,中共領館前紀念六四集會現場用燭光排成的8964。(文清/大紀元)2018年9月,我剛入讀西安翻譯學院,偶然結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位中校軍官。他是駐紮在陝西臨潼的71897部隊副參謀長,姓韓。起初,我對他的軍銜和身份並不關心,只當作普通長輩聊天打發時間。直到...

華裔作家匡靈秀 談89天安門和美國高等教育困境
2025-06-09

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了。他是黨內的改革者,支持經濟和政治自由化,為此被迫辭職。當他去世的消息傳出時,北京的學生湧入天安門廣場抗議,我的父親和他的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要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民主改革。我問過他在示威的早期是否害怕過。他說沒有。他說學生們一開始很樂觀。我們認為我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我們都被捲入其中。我們以為學生會獲勝。當國家派遣坦克時,這完全是一個衝擊,是他們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事情。

呉仁華《六四事件全程實錄》簡介、前言、目錄
2025-06-08

六四事件全程實錄作者:吳仁華出版社:允晨文化ISBN:9789869755504出版日期:2019/05/01內容簡介被中共官方抹去的一頁血腥歷史,我們以記憶填補。停格在八九‧六四這一天的不只是無數年輕的生命,還有整體世代對國家未來的希望。大國在資本堆砌下崛起;在極權與殘缺的人性...

蔡霞|1989年民主運動最終失敗的若干思考(圖)
2025-06-07

做人的底線,應是人道主義,而不是黨性。像我父親那樣,把政治立場當作底線的,在黨內有許多人,他們被洗腦成了政治工具,黨叫幹啥就幹啥,他們把政治意識置於人的生命之上。共產黨就是靠這種訓練,把相當一部分黨員幹部改造成反人性的工具人。鄧小平鎮壓六四後,黨內開展「思想教育」,沒有人站出來公開反對。中共就這樣把八九民運壓下去,在天安門廣場的斑斑血跡上建起一個虛假的市場經濟,而且一路走到今天。 後來我才真正明白,在人道主義和黨性之間,哪個更根本,這一點絕對不能含糊不清。

陸乾坤:六四未死,自由未亡(圖)
2025-06-07

中國民主黨等十個團體2025年5月31日在華盛頓DC舉行紀念六四集會。(中國民主黨提供)一|他們說/ They Said他們說學生是祖國的棟樑,They said students are the pillars of the nation,卻讓坦克碾碎他們的血與骨。Yet ta...

德媒|專訪長平:假如我可以回到「八九六四」(圖)
2025-06-05

CDT編者按:本文為德國之聲文章《專訪長平:假如我可以回到八九六四》部分內容摘錄。作者為葉家均。閱讀全文請移步德國之聲網站。1988年,在四川的大學生長平。當時長平還不知道,來年自己與中國會遇上改變個人與歷史的六四事件。中國媒體人、六四參與者長平向德國之聲(DW)訴說他最深刻的六...

六四36周年:當我們紀念六四時,我們在紀念什麼(圖)
2025-06-05

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着吧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的點亮燭光活動一部電影中的五分鐘我是在九十年代末出生的,從沒親歷過那個夜晚。對我而言,「六四」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一種氣味、一種語氣——一種從長輩的沉默中、從影像的噪聲里浮現出來的質地。它從未被清楚地講述過,卻始終...

李忠憲:如果野百合像六四──寫在台灣與個人命運的十字路口
2025-06-05

八九年的六月四日,我是在一位家教學生家裏看到電視新聞的。他是東山高中的高三生,父親是台商,父母離婚,家裏住着從中國來的小媽與一個年幼的妹妹。電視裏的畫面反覆播放着坦克開進天安門的景象、民眾的尖叫與煙霧,那是一場肉眼可見的夢魘,在光天化日之下將青春輾成血跡。不久之後,台灣也迎來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