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安徽省蚌埠市,一女子因兒子沒有考到自己期望的學校,竟然爬到樓頂上欲尋短見。
她一邊哭一邊喊:「兒子是我的天,他上學的事情怎麼辦?」
兒子見狀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媽,你下來吧!」可母親始終無動於衷。
最後,民警趕到現場苦勸一小時後,母親才被勸解下樓。
簡單粗暴的教育模式,苛求孩子服從自己意願的心態,是當今很多父母存在的通病。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想傾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孩子。
可是,有些愛,卻一直披着愛的外衣,不斷地傷害着孩子。
這種對孩子過高期望的行為里,其實藏着教育最可怕的模樣。
01
父母期望值過高,孩子會倍感焦慮
父母投注過多的期望,究竟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
前不久,南京的一家醫院接收了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
孩子的媽媽說:「孩子期末考試不理想,距離我的期望還差不少,回來後我批評他,他還跟我爭吵,情緒激動中,突然孩子出現大口喘氣,渾身抽動,雙手呈雞爪狀,並說胸悶,手腳麻。」
經醫生診斷,孩子患了呼吸鹼中毒。而導致這種疾病的直接原因就是孩子情緒過於焦慮和激動。
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家長期望過高,孩子很容易出現自卑、膽怯、懦弱等性格,嚴重的甚至會引發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有個網友的回答特別扎心:明明自己能力有限,卻又不得不為了父母的期望去努力,每天都失眠焦慮,像活在地獄一般。
若期望變成了桎梏孩子心靈的枷鎖,那麼離悲劇也就不遠了。
朋友是個中學老師,班上有個成績不錯的孩子,可進入高三後,情緒卻變得異常低落,成績也斷崖式往下掉。
臨近高考時,情況變得愈發嚴重,每逢考試孩子就頭疼,連正常答卷都做不到。
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沒有病理性的原因,醫生說可能是心理上的焦慮引發的頭疼。
後來,深入心理輔導後,孩子終於哭訴道:
「媽媽對我的期望太高了,只要沒考好媽媽就會生氣,好幾次把我的考卷撕了,還把我趕出了家門......現在每逢考試,我就害怕。」
原來真正壓垮孩子的,是媽媽過高期望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就像吹氣球一樣,用力過猛超過了極限,氣球就必然會爆炸。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身為父母,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更不能讓孩子有以此為榮辱的意識。
很多家長,一直在尋找孩子成功的捷徑上,而恰恰忽略了: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只有當孩子能夠承擔,並轉化成自己的內心意願,他才能做得好。
02
父母真正的愛,
是放下期望去理解與接納孩子
還記得那個「孩子考7分,父親放煙花慶祝」的視頻嗎?
好多網友看了,都笑得不行:這不是「扯」嗎,孩子考試考不好,也不管管,反而帶着孩子胡作非為地獎勵他。
可事實證明,父親的做法看似簡單卻大有智慧。
自從鞭炮慶祝之後,男孩開始了自我激勵之路,在最近一次考試中,男孩已經考到了57分。
爸爸說:「不知道其他家長教育孩子是什麼樣,有的人逼孩子這樣那樣的,我不喜歡。」
誰都期望孩子拿高分當學霸,可這位爸爸卻能理解孩子,接納他,認同他,然後通過鼓勵讓孩子主動進步。
父母允許孩子做自己,孩子的能量才能以他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自我的內核才會慢慢建立。
有了這樣的愛,孩子才能擁有前行的勇氣。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的人生經歷,恰恰驗證了父母的理解與接納,對孩子有着「逆天改命」的強大力量。
餃子大學上的是醫科大學,可他從小喜歡繪畫。畢業後,他沒有選擇當醫生,而是去了一家動畫公司上班,後來為了實現心中製作國產動畫的夢想,乾脆辭職了。
創業的頭幾年,因為沒有收入,他只能靠母親每月的退休金度日。
可是母親非但沒有因為他「不務正業」而指責他,反而接納了他的想法,並給予了他極大的信任和支持。
是母親的理解,給了他無限的力量,讓他有了實現夢想的勇氣,也才有了今天《哪吒》。
父母真正的愛,是從任何角度去看,都能讓孩子感覺到某種希望與溫暖的東西,它就像一束光,能照亮孩子心靈的每個角落,擁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放下期望,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無論發生什麼都始終和他站在一起。這才是孩子心中渴望父母的樣子。
03
作家連岳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的過高期望,其實也是一種冷暴力。」
「期望」本是一個很美好的詞語,父母不應該將它變成一個帶有傷害的貶義詞,對於孩子,父母的期望應該是恰當且合理的,才能變成和煦的陽光,溫暖孩子。
那麼,父母該如何合理地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1.不要拿孩子跟別人比較,要與自己比較。
男孩媽媽知情後並沒有放棄孩子,她鼓勵兒子說:「教練說你很努力,也有進步,還需要再努力一點點。」
於是孩子更加刻苦地練習,可一次又一次的受挫,孩子終因趕不上別人有些想放棄了。
這時媽媽再一次堅定地對男孩說:「沒關係,努力去超過你前面那個人就好,再努力一點點就好。」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場比賽中,小男孩用關鍵的頭球挽回了輸局。
教育中最大的智慧是什麼?
是教孩子學會堅持,鼓勵孩子追求夢想的同時,懂得讓孩子和自己比較。
父母若總是拿孩子與別人比較,孩子難免因為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而失去信心,讓孩子和自己和過去比,才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從而建立自信,促進孩子不斷努力。
2.期望要符合孩子自身的客觀條件。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她與老公都是學霸,可是他們的女兒卻資質平平,在班上只是個中等生。
他們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於是拼命給孩子找各種補習班,寫作業也是連吼帶罵,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教女兒做道題死的腦細胞比發篇論文還要多。
可即便這樣,孩子的成績依然上不去。
後來,他們完全放棄了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女兒,開始接受了孩子的平庸,並為她找了一種適合她的學習方法。
半年過去,沒料到奇蹟發生了:女兒有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模式,成績也提高了,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松蔚曾說:「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們從那個世界拽出來,而是父母走到他們那個世界裏去。」
不用過高的期望來苛求孩子,尊重孩子自身的客觀條件,才是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3.比起過高期望孩子,不如好好經營自己。
同事珊姐,絕對是父母屆的一股清流。
珊姐是大家都公認的學霸媽媽,女兒從小學到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愛好也很廣泛,孩子的繪畫作品屢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很多人說,珊姐就是命好,女兒不用操心也能當學霸。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能夠推動孩子往前走的,通常是那些正能量的影響,而不是一些負能量的壓力與指責。
父母經營好自己,發揮出榜樣的力量,孩子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激進自己,努力向上。
李嘉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其實,這句話用在教育上尤為貼切,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身為父母,一定要懂得在行動上引導和啟發孩子,激發出孩子的內部驅動力,而不是總通過過高的期望來壓迫孩子。
因為只有正確的期望與愛,對孩子來說才是雨露與甘泉,才能真正滋養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