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素來有「全營養食品」之稱,一個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卵磷脂和礦物質等,可以滿足我們身體對營養的絕大多數要求。但是由於蛋黃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雞蛋也隨之飽受爭議,甚至有人表示,吃雞蛋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這些言論一出,很多人毅然決然地捨棄掉了蛋黃,甚至整個雞蛋。
那雞蛋到底能不能吃呢?與心血管疾病之間有何關係呢?
近日,北大研究團隊就雞蛋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涉及的人群均出自我國人群,研究結論或更符合中國人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月24日,eLife期刊上刊登了一項由北京大學副教授余燦清團隊開展的研究,顯示每周吃4-7個雞蛋,有助於保護心臟健康,降低心臟病的發病風險。
該研究納集了4778名,其中340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年齡為30-79歲的志願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了志願者在過去1年內的飲食以及雞蛋攝入狀況,最終發現每周食用4-7個雞蛋的人,其血液中的APOA1,一種有益蛋白質,和HDL-C,也就是我們說的好膽固醇水平較高,而LDL-C,即壞膽固醇水平較低,發生心臟病、中風的幾率較低。
可見適量食用雞蛋,並不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反而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二、每天早晨一個雞蛋,身體還能得到這4個好處
北京大學的這項研究告訴我們,適量地吃雞蛋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而除此之外,每天早晨吃一個雞蛋,身體還能得到這4個好處。
1、補充蛋白質
雞蛋屬於高蛋白的食物,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13g/100g,而蛋白質又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保證足夠的蛋白質對人體健康意義重大,而雞蛋當中的蛋白質的氨基酸構成更好,與人體基本相似,且吸收利用率也高,所以想要補充蛋白質,吃雞蛋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2、增加飽腹感
由於雞蛋當中的蛋白質含量高,而蛋白質可刺激一種叫PPY的胃腸道激素分泌,這種激素可抑制食慾、增加餐後飽腹感的作用,從而可以幫助減肥。
3、提高記憶力
雞蛋當中含大量的卵磷脂、膽鹼等營養素,其中膽鹼是合成大腦神經遞質-乙酰膽鹼必不可少的一項物質,這種物質可激活腦神經傳導功能,提高信息傳遞速度,增強大腦記憶能力;另外當中的卵磷脂成分也可促進腦細胞發育,從而提升記憶力。
4、保護視力
蛋黃當中含葉黃素、玉米黃素2大抗氧化物質,這兩種物質是眼睛必需的營養素,可保護我們的視網膜內的感光細胞,免受陽光及氧化的破壞。
可見雞蛋是一種優質的食材,適當食用可使身體獲益頗多,平時大家可以多吃點。
三、癌症患者不能吃雞蛋,否則會復發?
關於雞蛋的食用有一種流言頗為廣泛,說「雞蛋是發物,癌症患者不能吃」,那這種說法靠譜嗎?
事實上癌症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與炎症、過敏性疾病並不同,與「發物」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反而癌細胞在生長、增殖過程中往往會消耗、搶奪人體內大量的營養物質,所以比起常人,反而更需要注意營養的補充,不然患者可能因缺乏足夠的營養作為抗病基礎,而影響到抗癌的效果。
而雞蛋當中又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且比例與人體需要更接近,攝入後更容易被吸收和利用,所以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反而是一種補充營養的途徑。尤其是手術、放化療後,患者的身體多比較虛弱,此時吃點雞蛋,反而有助於增強體質和抗癌能力!
總之癌症患者可以吃雞蛋,但一些對雞蛋過敏,或患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膽道阻塞、尿毒症等疾病需要遵從醫囑忌口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四、別讓雞蛋變「毒蛋」,這3種蛋少吃
雞蛋是好東西,但一些雞蛋可能是「毒蛋」,要注意避免。
●散黃蛋
散黃蛋多見於運輸過程中,震盪比較厲害,可能導致蛋黃膜破裂,最終便會出現機械性散黃;另外放置的時間太長,也可能被細菌等病原體趁機從蛋殼氣孔侵入,進而破壞蛋白質結構,出現散黃的情況。如果發現散黃蛋,且蛋白質已經變性,有臭味了,那就要及時處理掉。
●粘殼蛋
粘殼蛋大多是因為放置時間太久,導致蛋黃膜韌性變差,便會使蛋黃緊貼於蛋殼。如果發現粘殼蛋,此時要注意觀察顏色,如果局部呈紅色,經煎煮等高溫處理後還可以吃;但如果局部呈深黑色,且有異味,那最好扔掉。
●死胎蛋
死胎蛋主要是指雞蛋在孵化的過程中,因溫度、濕度以及細菌污染等原因導致胚胎停止發育的蛋,其當中的營養基本已流失,如果死亡的世界比較久,蛋白質還會被被分解會產生多種有毒物質,食用後可給健康帶來多種隱患,所以不建議吃。
適當攝入雞蛋,對健康有多種好處,癌症患者除非是因其它原因需要遵從醫囑忌口外,也是可以吃的,但吃雞蛋的時候,要注意避免「毒蛋」,以免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