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我們二十四節氣當中最後一個節氣,民諺云:「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冷時期。萬物蟄伏,晝短夜長,天寒地凍,此時人體最易受寒邪侵襲,損傷陽氣。所以在大寒時節,養生之重點在防寒保暖,溫固陽氣。建議大家「吃好3樣,喝好三樣,做好三樣」,順應時節做調整,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平安過春節。
「吃3樣」
一、吃糯米
民間素來有大寒吃糯米的習俗,糯米在北方又叫江米,含有非常多的熱量,香糯黏滑還能溫暖脾胃,補充人體的正氣,有非常好的禦寒效果。用它做一碗熱乎乎的糯米飯,食用之後整個人都會感覺非常暖和,還能起到滋補身體的作用。
廣東腊味糯米飯,兒時開始就已經刻在記憶中的美味,在鍋里放點油,將臘腸,臘肉,香菇,蝦米炒香,倒入醬油調味,將煮好的糯米飯倒入炒香的配料中一起攪拌均勻,最後放點炒香的花生米和香菜,蓋鍋蓋熄火燜5分鐘即可。
二、吃紅棗
民間有「一天吃三棗,終身不顯老」之說。小小的紅棗有着大大的功效,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不僅能調百味,還能滋補養血,在大寒的時候食用紅棗,有助於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增強身體免疫力,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三、吃羊肉
寒冬臘月,是吃羊肉的最佳時機,很多人都將羊肉當作冬季禦寒的佳品。羊肉屬於畜肉類,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熱量,具有非常好的暖胃效果,而且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較接近,脂肪含量比豬肉、牛肉都要少,所以羊肉是具有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
「喝3樣」
一、喝雞湯
雞湯不僅是一道美味,勾人垂涎,雞肉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經過熬煮,營養融於湯水裏,更易於吸收。在大寒時節喝雞湯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氣血雙補,抗寒能力也大大提高。熬雞湯時可以依據不同食材搭配,可帶來加乘功效,如加入紅棗、枸杞、黑木耳、黨參、猴頭菇、海帶等。
雞湯不宜煮的時間過長,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比較合適,燉得太久反而會損壞雞肉的營養。另外煲湯建議用砂鍋,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使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水中,味道會更好。使用高壓鍋雖然很節省時間,但是煲出來的湯特別油膩,也容易流失營養。
二、喝紅茶
冬天萬物收藏,寒氣重,人體陽氣漸弱,而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味甘醇厚,富含鉀元素,可養人陽氣,增強人的抗寒能力,非常適合涼性寒性體質的人。除了喝純紅茶,還可以搭配其他食材飲用,不但口感豐富,而且具有更多的養生功效,例如紅茶裏面可以搭配蜂蜜、牛奶、檸檬、生薑、黃芪等。
三、喝熱粥
寒冬臘月,民間素有吃「八寶粥」的習慣,不但寓意着吉祥如意,還能暖胃。這裏的八寶粥用到的食材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搭配,常吃此類粥有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對老幼、體弱者,都非常適合。
不同體質人群,在喝八寶粥時也有講究。對於消化不良者,應少放黃豆、黑豆等豆類,對於氣虛者可以加點山藥和紅棗,脾胃虛弱的人不要放綠豆、薏米等寒涼物。
「做3樣」
一、早臥晚起
冬天是「藏養」的季節,人們要順應自然變化的規律,早臥晚起,適當延長睡眠時間,這樣更有利於養生。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建議大家儘量在晚上10點前上床睡覺,早上7點後等待太陽升起時起床,切勿熬夜。
二、熱水泡腳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天氣一冷,最涼的部位就是腳,所以做好腳的保暖,在晚上睡覺之前,最好用熱水泡一泡腳,水溫以40℃-50℃為宜。熱水泡腳有助於促進足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溫陽暖體的功效,對於改善失眠也有幫助。
三、適當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受一場凍」大寒時節應適當進行活動鍛煉,以身體微微汗出為宜。通過溫和的有氧運動,以促進陽氣的升發,禦寒能力也隨之提高。建議最好是下午三點到四點到室內慢跑、快走、打太極拳、做體操等。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外泄,以及受到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