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他連拼12次高考,我佩服不起來

—又到高考季,又看到了唐尚珺的故事

又到高考季,又看到了唐尚珺的故事。

第一次看他故事的時候,我就覺得很震驚。唐尚珺是廣西人,家境清寒,屬於典型的只能靠高考「改命」的情況。

遺憾的是,他最初的學習成績並不算好。2010年第一次參加高考,成績只夠上一所專科技校。很多像他這樣的農家子弟,可能就認命了。

他父母也已經認命,湊了學費讓他去讀專科技校。可是唐尚珺做出了很大膽的選擇,瞞着家人,開始了高三復讀。那樣的年紀,那樣的家庭,可以想像他承受的壓力。

第二年,唐尚珺分數有所提高,可是也只夠三本民辦高校。民辦高校的學費之高眾所周知,並非他這樣的家庭能承受。於是他咬咬牙,繼續備戰第三次高考。

這一年他過了二本線,可因為志願沒填好,再次放棄入學,準備第四次高考。

如果說,前四年他的臥薪嘗膽、孤軍奮戰,還都令人感佩。到了第五年,我就開始看不明白了。

第五年他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學,可僅僅因為不是理想中的中國科技大學,他竟然放棄了,回家繼續準備第六年高考。

然後,第六年考上吉林大學,放棄。

第七年考上中國政法大學,放棄。當然這一次的放棄有着特殊背景。因為父親生病,有所高中招高分復讀生開出2萬元獎金。為了拿獎金給父親治病,他從中國政法大學退學,去了那所高中當考生。

第八次、第九次考砸。第十次考上重慶大學,放棄。第十一次考砸。

今年是他的第12次高考,而他已經33歲了。

不知道你們看完他的高考奮鬥史,是什麼樣的感受。這是為了夢想的執着,還是走火入魔的偏執?

微博有一個叫「唐尚珺」的賬號,不知道是不是他本人,簡介寫的是:「沒有在適當的年紀做正確的事情,非刻意為之,只是後知後覺。」

如果是他的有感而發,這句話倒是很貼切的反思——沒有在適當的年紀做正確的事情。

他曾經放棄的幾所大學,都比我自己讀的大學好。按理說,我都沒資格表達同情,可真覺得,他把十幾年的光陰,浪費在一次次的高考上,太可惜了。

為了夢想而永不放棄,聽起來有種動人的誘惑力。可是,一個好的夢想,應該是讓人前進的,讓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夢想變成只能考中國科技大學,其他四所大學都可棄之如敝屣時,唐尚珺收穫了什麼?是十年的原地打轉,是本可以無限豐富的生命歷程,耗費在了高三課堂里。

生命短暫,時間意識尤為寶貴。這不是雞湯,是任何一個成熟的人,都該能體悟出來的。

大學作為人生的重要一站,確實很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得承認,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中,本科院校和專科技校,有質的差別。可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之間,有那麼大的差別,值得花六七年的時間反覆衝擊嗎?

02

但這不僅僅是唐尚珺個人的選擇。

在他的經歷中,有個特別值得反思的現象。就是那些高中,對於復讀生的優待。這些學校根據復讀生的成績給補貼,上一年分數越高,給的補貼越高。

也就是說,唐尚珺其實是「帶薪高考」。這是他能堅持十幾年的重要原因。

從學校角度,自然有着很功利的考量。高考升學率提高,尤其是如果有學生考上名校,對於學校的「政績」有着重要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高中願意花重金吸引高考復讀生。

且不說這種安排,是不是衝擊高考公平,這對於復讀生,真是好事嗎?

那所花2萬元,把唐尚珺從中國政法大學招回去的高中,在我看來是極不道德的,事實上影響了唐的人生軌跡。而唐隨後的高考,也沒有帶來「雙贏」的結果。

唐的例子有些極端,但像這樣為了一所所謂的「理想大學」而復讀的,顯然不在少數。

有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的高考復讀生高達240萬人,佔到當年高考總人數的22%。這其中有多少,本來已經有大學上,而非要再進一步考「好大學」的呢?

這是真正害人害己的內卷。「好大學」的資源總是有限的,高分考生一再復讀,擠壓資源加示範效應,就會倒逼更多的考生加入復讀大軍。這可能也是高考復讀生連年增加的重要原因。

什麼時候這種復讀的勵志故事少了,咱們的教育才算正常點。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守一看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19/160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