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估計很多人都知道要喝綠豆湯了,其實,夏天還是喝姜棗茶最好的時候,喝它不僅健胃、排濕,還能養血、補氣……
立夏後
喝姜棗茶最好的時間到了
從立夏到三伏前一天的這階段,是喝姜棗茶最好的時候,為什麼呢?
因為人經過一個冬天、一個春天,體內積聚的病氣會比較多。夏天炎熱,人體腠理是開放的,體內陽氣空虛。
此時喝一杯姜棗茶,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散以排寒。恰好符合《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宗旨。
這道茶從立夏開始一直喝到三伏的頭一天,基本上就能把體內的病氣驅光了,這樣整個夏天就會好過很多。而且,天熱以後脾胃比較虛寒,提前用姜棗補補脾胃,夏天會過得舒服一些。
姜棗茶製作配方
姜棗茶做法
姜棗茶(2杯的量)
原料:
紅棗6顆、枸杞一把、花椒十幾顆、生薑4片(生薑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來的水喝起來要有點辣辣的),另外紅棗要去核。
做法:
加適量水,煮成淡紅色即可。體寒怕冷,所以多加了幾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棗茶,祛寒濕的效果更強。
以上是2杯的量,也可以分量提高,多泡一些,煮完後的姜棗茶,冷卻後,裝入乾淨的瓶子內,放冰箱冷藏。什麼時候喝水的時候舀上兩勺,用開水一衝泡就可以喝了。
溫馨提示
1、要選擇大棗
製作姜棗茶,選棗也是個關鍵,只有用大棗才能起到暖身驅寒的作用,而且大棗要切碎,用水煮才可以把裏面的營養煮出來,才能更好的發揮藥效。
2、姜和棗要冷水下鍋
煮的時候姜和棗要冷水下鍋,這樣才可以把姜的味道揮發出去,喝的時候喝不出姜的味道,即使不喜歡吃薑的人,也可以喝姜棗茶的。
姜棗茶的功效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用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髒躁等證的治療。不過,因大棗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應少吃。
生薑: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生薑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枸杞:《本草綱目》中說「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具有延緩衰老、抗脂肪肝、調節血脂和血糖、促進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功效
姜棗茶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回陽通脈、補血正氣、燥濕消炎的功效。飲用後能促使血管擴張,全身有溫熱感,具有強心作用。
姜棗利膽、鎮痛、解熱、抗炎、抗菌、抗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對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也有較強的效果。
很適合下焦寒濕重的人喝,女性宮寒(白帶多而清稀、痛經)、男性腎寒,還有腸胃虛寒、慢性腹瀉的人,可以常喝。
由於姜棗茶能夠祛除寒濕、調和營衛,特別適合在空調房間辦公的人。
喝姜棗茶前
必知的幾個問題
1、適合寒涼體質的人
什麼寒涼體質呢?
最大特點就是一年四季都怕冷,手和腳摸上去是涼的,身上有些地方會容易痛,比如腿或者肚子會痛,而且是冷痛,覺得冰涼冰涼的那種。
每年從立夏那一天開始,每天早上喝生薑紅棗茶,一直喝到入伏的頭一天。
2、不體寒的人,這個季節也能喝
如果不是虛寒的人,最好不要一年四季天天喝姜棗茶,特別是秋冬季容易上火。但在這個時節,不體寒的人也能喝。
3、姜棗茶什麼時候喝好
姜棗茶從立夏一直喝到入伏的頭一天是比較好的。
每一日的飲用方法,最好是上午把它喝完,不要超過中午,因為姜適合在早上吃,下午和晚上不適合喝薑茶,下午3點後喝會影響睡眠。
很多人怕喝完姜棗茶容易上火,其實上午喝是不會的。
4、姜棗茶什麼人不能喝
一般來說,只有體質非常熱的人是不能夠喝姜棗茶的。像唇紅、口乾、五心煩熱這些屬陰虛火旺體質者忌用,脾胃熱性的也不能喝,會造成濕熱的。
其他姜棗茶製作配方
1.簡易姜棗茶
做法:生薑一般8-10片;大棗8-9個(掰開),鍋內煮上20分鐘,加紅糖,再煮十分鐘,即可,一次不要喝太多,先把姜吃掉,再吃紅棗,然後把姜棗茶喝了。
切記:一定是早上起來空腹喝,且忌食生冷油膩,晚上不要吃薑,有害無益。
功效:方中生薑辛溫散寒,炒後增強溫胃澀腸之功。大棗甘溫,補脾益胃,適合寒涼體質,長年大便不成型者。
2.一杯姜棗茶冬天手不涼
用料:5粒大紅棗、5顆桂圓、半塊生薑、一小撮枸杞還有適量的紅糖。
做法:把大棗洗淨,去核以後切成小粒,把生薑切成小細絲,桂圓也去殼留下果肉。
其次把除紅糖以外的所有材料都放在壺裏,加入多半壺的水在火上煮一刻鐘。然後把自己的杯子裏加入紅糖,再倒上姜棗茶,就可以飲用了。
功效: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生薑具有溫中止嘔、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共同促進氣血的流通,全身的血液循環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改善,手腳當然也就隨之溫暖起來。
3.老年姜棗茶
用料:生薑150克(去皮洗淨),紅棗加水500Ml,煎煮10~15min,取汁(每劑可煎3次),加白糖適量,一日內服完,當茶飲。連服半個月為1療程。
功效及適應症:防治老年人尿頻,多因腎氣不固、身體虛弱所致。一般2~3個療程症狀可明顯改善或消失,往往可獲得滿意效果。
4.補水姜鹽茶
組成:生薑2克,食鹽4.5克,綠茶6克。
功用:清腸和胃,生津止渴。
主治:小兒腹瀉屬食滯或濕熱(暑濕)證,如腹瀉稀溏或水樣,有酸臭氣或臭穢氣,尿少,煩躁,口渴多飲,苔黃膩,舌質干紅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