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一封求救信引發的對中國強迫勞動的八年調查

—一封求救信引發的對中國強迫勞動的調查

作者:
我認為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聆聽這些勞教所倖存者講述他們的經歷,他們遭受酷刑的情況、尤其性暴力非常普遍。傾聽這些痛苦,再重新寫成故事變成一本書是很艱難的過程。

2012年,一位美國婦人購買的萬聖節裝飾盒裏,出現了一張寫着來自中國遼寧馬三家勞教所的求救紙條。這個故事引起維吾爾裔美籍記者艾美莉亞·龐(Amelia Pang)的注意,並展開多年的調查。她與本台記者唐家婕分享她在最新出版的《中國製造——一個囚犯,一封求救信,以及美國廉價商品的隱形代價》(Made In China:A Prisoner,An SOS Letter,And The Hidden Cost Of America's Cheap Goods)一書中,如何一步步追蹤廉價中國商品背後的人權隱憂,以及新疆集中營如何複製並擴大中國令人詬病的勞教系統。

下面是本台記者唐家婕與《中國製造》一書作者艾美莉亞·龐的訪談。

從中國勞教所到美國俄勒岡

記者:《中國製造》這本書的靈感是來自於曾在2012年轟動美國、來自中國的求救信。這個故事為什麼吸引你一直追蹤下去?

艾美莉亞·龐:我在當時就對這個故事產生興趣。一位住在美國奧勒岡州的婦女打開從Kmart買來的萬聖節裝飾,發現一封來自中國政治犯的求救信。這個中國囚犯孫毅被迫每天工作18小時,基本沒有報酬,紙條上用英文寫着,「如果您碰巧購買此產品,請將此信轉寄給世界人權組織。」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發現這類求救信,甚至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但沒有人真正談論過這個問題:供應鏈,透過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最終出現在我們的商店裏。我很想探討我們從中國採購廉價商品的基本問題,甚至是消費者可以參與解決的問題。

強破勞動、酷刑、性暴力

記者:你在書里觸及很多面向,中國對良心犯的惡意抓捕、對自由宗教的打壓,到強迫勞動、供應鏈、外來採購商、快速時尚的問題,這整個調查過程中最困難的是什麼?

艾美莉亞·龐:我認為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聆聽這些勞教所倖存者講述他們的經歷,他們遭受酷刑的情況、尤其性暴力非常普遍。傾聽這些痛苦,再重新寫成故事變成一本書是很艱難的過程。

記者:能細說一下這些中國監獄的故事嗎?跟我們在西方世界看到的監獄有什麼不同?

艾美莉亞·龐:完全不一樣。中國政府試圖聲稱他們是一樣的。但是,當美國人被監禁、被判刑,他們有最基本的機會尋求律師,遵守一定程序。在中國的監獄,或是用其他各種稱號的拘留中心、戒毒「康復」中心、看守所或所謂拘押維吾爾人的「職業培訓中心」,這些設施拘留未被審判的人,他們沒有機會會見律師,卻常遭受無限期地任意「拘留」。在這些地方,他們被迫一天工作15到20小時,幾乎沒有工資。

新疆集中營是中國勞教制度的延伸

記者:你在調查這些勞教所的這幾年,新疆集中營、強迫勞動的故事也慢慢浮出台面,你在這兩者之間看到了哪些相似性嗎?

艾美莉亞·龐:新疆的事情令人非常震驚,但它實際上是中國非常古老的強迫勞動體系的延伸,而且場景和許多故事看起來和許多遭受強迫勞動者的經歷並沒有太大不同,他們被迫通過勞動或接受「再教育」得以繼續生存。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新疆集中營)在中國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新現象,但我還可以肯定地說,新疆的情況是強迫勞動的惡化及擴大。

驗廠制度出了大問題

記者:你的調查很大一部分探討驗廠(Audit)制度的問題,你是怎麼進行調查的?現存的中國驗廠制度有什麼問題?

艾美莉亞·龐:這非常重要,我與中國審核員進行訪談,他們為西方公司審驗中國工廠,以確保工廠的勞工條件、衛生狀況符合相關標準。這些工廠大多是大型跨國公司的產品來源。

這些審核員告訴我,以目前西方公司設計的審核方式,很難發現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因此,即使像Kmart、H&M或Walmart這樣的公司口中說着:我們絕不允許供應鏈中有強迫勞動。他們實際上並沒有非常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因為驗廠制度並沒有讓他們去探究是否有強迫勞動的事實。

記者:審驗出是否存在強迫勞動非常困難嗎?

艾美莉亞·龐:目前公司進行的許多審計工作是非常膚淺的,只需花費幾百美元檢查工廠的清潔程度、產品質量、設備運作是否正常。他們無法發現複雜的一面,比如工廠將某些生產線分包給強迫勞動中心。

要查出這些其實並不難,他們可以定期派秘密審查員來檢查工廠,跟隨着工廠的卡車查看所有有聯繫的相關供應廠家。將某個產線外包給勞教監獄是很常見的事。我在2018年到中國調查時,就拜訪了戒毒中心、拘留中心,警衛向我證實裏面的囚犯從事製造工作。我跟隨着這些中心出入的卡車,發現他們直接送達其他工廠,包括一家蘋果官方公司的供應商。不幸的是,沒有任何法律強制公司必須改善其驗廠制度,根本問題沒有辦法解決,美國公司也不希望這樣的規範被寫入。但《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也許可以開始解決這些問題,確保公司承擔更多責任,防止強迫勞動進入供應鏈。

消費者責無旁貸

記者:作為在供應鏈的最末端的消費者,我們能做什麼呢?

艾美莉亞·龐: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對於公司運作、工廠採購情況有所意識,我們有權要求公司披露更多與工廠合作、審核工廠的信息,而不是只用一些營銷流行語聲稱自己的公司關注道德問題、關注工人權益而已。在社交媒體時代,我們的一個關注、一條推文、一張帖子都能夠有影響力,這一切可能始於消費者有意識地關注一件小事。

記者:你提到這幾年才開始探索自己維吾爾裔的身份,這樣的身份認同為你關注這類故事帶來怎樣獨特的視角?

艾美莉亞·龐:這無疑讓我的視角增添了更多色彩,即使我出生於美國並在美國長大,中國對少數民族的強迫同化政策實際上也影響了我。我的母親、她的兄弟姐妹很難以維族的身份在中國找到工作、面臨許多歧視,他們因此被鼓勵學習漢語、漢文化。到了我這一代,直到成人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華裔美國人,然後我才意識到自己也默默成為幫助同化政策的一員,所以我要繼續書寫、繼續討論這個議題,我也會繼續關注在新疆的情況。

記者:謝謝你接受我們的訪問。

艾美莉亞·龐:謝謝。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25/156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