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一位50後廚師的16條忠言:烹飪不是烹調料…字字珍貴价值千金

這是一份來自50後廚師的忠言,關於廚藝、關於廚德,也許有些話不太好聽,甚至有些觀點會讓你覺得「過時」。所謂「忠言逆耳」,不妨靜下心來,仔細品味品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老師傅對年輕廚師的這份用心,不可謂不真誠,字字珍貴,價值千金!

01

會不會炒菜看他往那一站

不少師傅炒菜時,鍋鏟子在鍋里不斷地和弄,自己也弄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知道翻鍋的目的是什麼,胡亂翻勺,根本起不到使原料充分受熱的作用,翻勺一定要翻偶數,不能翻奇數。

水平一般的廚師,菜品炒好後,將菜品往外一倒,直接扣到盤子裏,再讓打荷師傅擺盤。

水平高的師傅,將鍋里能盛出來炒好的原料和不能盛出來的不要的原料分開,直接將好原料盛出,這樣裝盤多利索,這就是會炒菜的師傅。

02

漿料、炒菜不要先撒鹽

現在很多廚師上漿時先撒把鹽,應該是先下胡椒粉、料酒、雞蛋清、澱粉抓好以後,再放鹽,這樣上漿的肉,不管怎樣滑油、焯水都不會老韌、縮水。

先放鹽會把肉的纖維「拿」住了,肉的口感就會發死。我們國寶級大師在給國家領導人做菜時,都是後放鹽。其實不只肉類,蔬菜也是一樣後放鹽。

現在很多廚師上漿時都會用嫩肉粉,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市面上的各種嫩肉粉都是化工原料,被人體吸收後無益。

03

年輕廚師爆、熘不分

現在很多店裏面的爆菜還勾着芡,而且勾着一塌糊塗,完全像一個熘菜。爆菜講究火快、火旺,能夠保住原料內的水分,口感要求爽脆。

熘菜的原料比爆菜的原料難成熟一些,所以加熱時間要長一些,原料的口感要軟嫩一些。

如果爆菜炒得像熘菜,熘菜炒得像爆菜,兩者鮮明的口感就無法突出出來。

04

好廚一把鹽

只用鹽就能炒出好菜,可能很多人不信。要學會用鹽,必須要先了解原料的自身特點。

很多人炒雞蛋總是感覺沒放多少鹽,為什麼就咸了呢,廚師不知道雞蛋本身就是鹹的,其實稍微點一些鹽,味道就夠了。

再舉個例子,大師炒的黃瓜片就脆嫩脆嫩的,普通師傅炒得就水囔囔的,關鍵在炒黃瓜之前,先在黃瓜上撒點鹽,和一下,讓黃瓜出點水再炒,這才不用其他調料,炒出來的黃瓜片要味有味,要口感有口感。很多食材的味本身就不錯,加點鹽襯托一下原料的本味,遮下異味就夠了。

05

炸烹蝦簽用面肥掛糊

過去我們把對蝦叫大蝦,小於對蝦的我們都叫蝦簽。蝦簽掛糊炸後炒一下非常好吃,現在這道菜不知道是因為廚師做不了了,還是其他問題,市面上看不到這款菜了。

我們當時在給蝦簽掛糊時,都要摻一點面肥在裏面,但不能放多了,稠度稀一點,炸出來特別酥,也不用放泡打粉、脆炸粉,味道特別香。我們掛糊炸原料時還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烹飪。

06

西紅柿炒雞蛋鍋邊澆醋

我這次講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菜品,就拿西紅柿炒雞蛋來講,出鍋的時候在鍋邊上淋一勺醋,用鍋邊的熱度將醋揮發,醋的酸味與西紅柿的酸味中和一下,這種香味是非常香的。

西紅柿還有一個妙用,可以用來解酒。取一個大西紅柿,把西紅柿皮剝了,把西紅柿肉切成小塊,擱在鍋裏頭熬,不放水也不放油,熬濃了,放在小碗裏,給喝醉酒的客人這麼一喝,20分鐘左右,酒勁就醒過來了。酒醉後千萬不要喝茶,越喝越難受,還對腎不好。

07

炒豆芽斷生不出湯

現在去家餐館吃飯,端上來的炒豆芽下面都是一窪水,這就是炒豆芽出水了,豆芽的水分都炒出來了,豆芽本身肯定沒有脆嫩的感覺了。

炒豆芽有兩種,炒綠豆芽和炒黃豆芽。炒黃豆芽關鍵在火候,黃豆芽的火候和綠豆芽的火候是兩種,綠豆芽的個頭要短一點,黃豆芽稍微長一點,黃豆芽的火候就相對難掌握一些。綠豆芽比較細,所以比較容易熟。

這裏有一個竅門:炒綠豆芽時,鍋里的油稍微燒的熱一點,下入綠豆芽快翻鍋,放調料,翻鍋頻率略慢一些,稍微等一下翻一下,最多翻六七下出鍋,這時候綠豆芽已經熟了,而且剛剛斷生,口感正好,味也調好了。

還有個關鍵就是在鍋很熱的時候,怎樣讓豆芽貼住鍋,快速充分受熱,因為鍋邊、鍋心、鍋中間的溫度都不一樣,跟鐵板燒用的鐵板中的不同溫區是一個道理。

08

廚師要學會用素湯

現在有太多的廚師都不會弔素湯了,素湯的製作非常講究,要添加黃豆、毛豆、五台山台蘑、松蘑、口蘑、豆芽等七八種原料。

熬出的白湯,流程和吊普通湯一樣,湯味很鮮,主要靠黃豆和蘑菇提鮮,用來炒素菜味道很好。

09

炒香菇菜心有訣竅

這是一道比較普通的菜品,不少廚師在給香菇、油菜焯水時,倒一大勺油,增香調色,這其實沒有必要。

老師傅在給香菇和油菜焯完水後,稍微撒一點鹽、胡椒粉,能夠巧妙地祛掉香菇和油菜心的青澀味,增加香味,再回鍋炒制,絕對和普通廚師炒得不是一個味,普通廚師炒得這道菜品味道比較寡,而且還有澀味。

10

蔥根留用燒海參

不少廚師現在切蔥都是一頭一尾一剁,倒是挺麻利的,好東西都切走了。蔥根上的蔥味是最足的,用小刀將蔥根上的毛毛一點點刮掉,然後切成一寸長的段,用來製作蔥燒海參,蔥味非常足,因為蔥白用蔥根連着,蔥段的形狀還不散。蔥葉可以炸一下做裝飾,或者是點綴使用,多實用。

11

少用滑炒,多用臥油炒

拿魚香肉絲這道菜來說,現在除了北京飯店、四川飯店等高規格酒店外,很多師傅都是將肉絲滑油後炒制,這樣肉絲的香味都跑到油里去了,炒出來的菜當然不香了。

我們傳統的做法是用臥油炒,臥油炒就是用將肉滑熟,再用滑肉的油作為底油來烹飪原料。

傳統菜乾煸牛肉絲也是應該是用臥肉炒來烹飪,香味才足,鍋汽的味道才能出來。

12

要提高原料的出料率

我們當時學徒的時候,三兩的裏脊肉要切出二兩八的絲來,浪費的很少,幾乎沒有。我們那時候師傅要求黃瓜一斤出九兩,蒜苗一斤出八兩,萵筍一斤出半斤。

現在小廚切料,浪費很嚴重,一斤萵筍出三兩就不錯了,直接影響整個餐廳的菜品毛利率,其實這些浪費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要想當大師傅、廚師長,先把出料率弄好,出料率高了,人家才放心提拔你。

13

要會用蔥姜水、蔥姜油

有一些菜不允許蔥花、薑末出香,特別是一些白汁菜,就得用蔥姜水、蔥姜油調味。比如說炒香菇菜心,我們就得用蔥油;

要是炒大蝦,我們就得用姜油,這味出來才香;像扒菜,扒蘑菇的時候,就得用蔥姜油。

焯蘑菇的時候要分兩次入水,第一次快速冒一下,把土腥味去掉,第二次,水裏加一勺湯,放點料酒和醬油,用這個水再焯一下蘑菇,這蘑菇焯完水後,還沒炒呢,香味就跑老遠了。

14

衣服上沾油用刀刮

廚師衣服上經常會蘸到一些小塊油漬,這時候千萬不要用手布擦,污漬面積越擦越大,可用片刀將油漬猛得一下刮掉,乾淨利索,開始油漬蘸到多大面積,刮掉後還是多大面積,衣服看起來還是比較整潔的。

15

不做味精廚師

很多廚師做菜,灶台上調料一大堆,不管什麼調料都往菜里加,就靠味精、雞精調味,一桌子菜全是一個味。

年輕的廚師要學着用最簡單的調料、最普通的調料做出最好吃的菜,這才是真正的廚藝。

有的廚師廚藝提高到一定程度,不用油照樣炒出好吃的菜,這是一種境界,用水煮菜烹出極品美味,吃出食材的本味,這是能力。

廚師做不好菜,別老找調料毛病,現在很多師傅做菜,一嘗味不對,就說你這調料不行,給我來最貴的那種,其實是手藝不到家,用好調料做基本上還是這味。老北京有款菜,只用一種調料,就放黃豆醬炒,味很好吃。

16

說在最後

師父要給徒弟飯碗,不要跟徒弟收錢,搶他飯碗,讓徒弟能有一份手藝,能夠養家餬口,才是師父的榮譽。

學廚藝就像練武術,把基本功底子打好,不怕菜品進步變革,菜品萬變不離其宗,宗就是烹飪中最基本的東西。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東方美食烹飪藝術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07/148638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