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她把脂肪與血脂、肥胖、三高的關係說得如此透徹!讓人豁然開朗

時間回到2015年,美國膳食指南取消了飲食中膽固醇的飲食限制。每天少於300mg膽固醇這個「經典飲食原則」被拋棄。

過去這些年,有多少勤儉節約的人,因為食物膽固醇限量這條原則,狠心丟掉多少蛋黃?

這個彎拐的有點大!有點暈!

也有熬不住嘴饞的朋友乘機宣佈,營養學變化多端,與其那麼辛苦講究科學飲食,不如想吃啥吃啥,吃好最重要!對美食達人來說,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面對如此誘人的美食

腦子裏必定起這個聲音:脂肪!脂肪!不會迴響能吃!絕對不能吃!

那麼,膽固醇飲食限制的放棄,到底是因為什麼理由?放棄限制之後,那到底該吃多少膽固醇呢?

更多的朋友還是嚴格遵守「忌口忌油」的習慣,但是困擾也不少。。。

自從查出甘油三脂高以後,稍微油一點的菜都用水涮過再吃,為什麼甘油三脂就是降不下來?

好幾年不吃蛋黃、內臟和肥肉,為什麼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是偏高?飲食調理真的有用嗎?

以前經常大魚大肉,但血脂都是正常的。現在不吃反而血脂偏高了,怎麼會這樣?

頸動脈里有斑塊,血管有狹窄,在吃降脂藥,怕斑塊越來越大,飲食上應該怎麼調整?

不是說吃動物油不好嗎?為什麼現在有人說要吃點動物油,搞不懂?

要搞明白這些「怎麼吃」的問題,首先要聊聊另一個你一直覺得理所當然的問題——

你吃進去的「脂肪」就是驗血的「血脂」嗎?

搞懂這個問題對肥胖、三高、動脈硬化防治很重要!

今天邀請北京安貞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夏萌醫師為你解碼脂肪、解碼血脂,聊聊脂肪與血脂的那些愛恨情仇!

1.肚子上的脂肪不是吃進去的脂肪,主要來自過多的碳水化合物

從腸道中吸收的脂類物質在腸壁上形成乳糜微粒,進入腸壁下面的淋巴管,從腸道的淋巴管流入胸導管,往上走,之後進入鎖骨後面的靜脈中,然後在血液中循環。

而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經過門靜脈來到肝臟。一部分葡萄糖成為血液中的血糖;一部分成為肝糖原;還有一部分成為存在肝臟中的脂肪。

2.化驗單上甘油三酯不是吃進去的脂肪

如果飯後不到12小時抽血,有可能查到經口攝入的油脂,這些油脂以乳糜微粒的形式出現。但是空腹12小時之後,乳糜微粒已經被細胞吸收,所以一般清晨空腹抽血,是查不到的乳糜微粒。也就是說查不到攝入的脂肪。

查不到經口攝入的脂肪,只能查到肝臟合成的脂肪,所以抽血時間決定血脂化驗的成分和數量。

3.化驗單上的總膽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的是從低密度脂蛋中測出來的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的是從高密度脂蛋中測出來的膽固醇。

總膽固醇=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漿中游離膽固醇。

當,總膽固醇↑

由於低密度脂蛋白裏面的膽固醇所佔比例比較大,多考慮一下是否受低密度脂蛋白的影響。

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肝臟合成的,所以指標偏高時,考慮吃進去的膽固醇可能不足或者組織細胞有損傷,才需要肝臟產生更多的膽固醇滿足身體的需求。

當,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的組成成分中蛋白質佔了一半,所以指標偏低時,考慮蛋白質是否攝入不足。

4.有動脈斑塊先別只考慮減脂,膽固醇「變壞」是因為被氧化變質了

簡單來說,低密度脂蛋白的工作是把肝臟合成的磷脂、膽固醇和脂肪送到身體需要的地方,不會造成血管堵塞。但是,低密度脂蛋白一旦被氧化,脂蛋白的空間結構會發生變化,人體調動巨噬細胞把它給吞噬,留在血管壁上形成「空泡細胞」,這就是所謂的動脈粥樣硬化。那麼,找出「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的原因並根除,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BTV養生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110/139439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