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雖然沒有把「精氣神」三個字連在一」起說,但「精氣」和「精神」的概念隨處可見,說明三者有密切關係。養生要重視「精氣神」,,比如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乃絕。」又說:「呼吸精氣,獨立守神。
什麼叫精?
「精」這個字,大家都會寫,米字旁加-一個青。米字就是糧食,稻穀。那個青是代表聲音,所以念「精」。這裏的米實際上指的是精微的物質,也就是說人體有一種非常細微的物質,這種物質就叫作「精」。也就是構成人體生命的精華,也就是構成人體形態、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黃帝內經》將精分為兩類。一類是廣義的,只要是維持人的生命健康、生命活力的最基本的物質都叫作「精」,包括精、血、津液等。第二類是狹義的,更具體一些,主要是指腎精,特指主管人的生殖、生長發育的精微物質。一-般所說的精是指人體的真陰(又稱元陰),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而且能夠抵抗外界各種不良因素影響而免於疾病。因此陰精充盛不僅生長發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強。
精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那是從父母親那裏遺傳下來的,是秉受於父母的,它在整個生命活動中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一一個是後天的,也就是人出生以後吃的食物、喝的水,叫水谷精微,這是一種營養物質。先天之精需要不斷地有營養物質補充才能保證人的精不虧,才能發揮其功能,才能維持人體生命活動,這種物質就是後天之精。此外,還有呼吸自然界的精氣。這兩個方面就形成了人的後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與生俱來的,所以道家又把它叫作「元精」,它是生命的本原性的精華;後天之精有人把它看成是在性交時所射出的精液,是不對的。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精,才有形體。所以精氣神三寶,最早又稱為「形氣神」,比如漢代初年《淮南子》這本書就是「形氣神」三者並稱的。一個人要健康、長壽,最關鍵的就是要養精,既要保住先天的腎精,又要調養後天的水谷之精。
什麼是氣?
「氣」字,在我們中國人的話語當中,幾乎是無處不在的。甚至可以說,中國人離開這個「氣」字就說不成話了。比如說我們說一個人生氣了,叫「怒氣衝天」;高興了叫「喜氣洋洋」;如果萎靡不振,叫「泄氣了」;如果精神抖擻,叫「神氣十足」。中國人有一-句話叫「人活口氣」,人就是有了這個「氣」才活着的。「氣」字在《黃帝內經》當中,出現了3000多次,是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整個(黃帝內經》都在講氣。
「氣」字人人都在說,可是真正要把它搞清楚,要說出它具體是什麼東西的確不容易。我們現在通行的說法是,氣是維持我們生命的活力的一種精微的物質。可是它和精這種精微的物質又不完全一樣。精是能看得見的,基本上呈液體,而氣是一種氣態的東西,是看不見的。氣既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既是物質,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種信息。
氣的運行通道就是經絡。雖然氣是什麼、經絡是什麼,我們目前還說不清楚,但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們可以通過修煉在身體上體會到、感覺到。人體的呼吸吐納、水谷代謝、營養敷布、血液運行、津流濡潤、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都是通過氣的作用來實現和維持的。
什麼是神?
神是人身三寶、三大元素之一,在人體生命三寶中,神是最重要的,因為神可以統領精和氣。什麼是神?《黃帝內經》有這樣的論述:「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這是《靈樞.本神》中的一句名言。是說與生俱來的就是精,而陰精和陽精也就是父親和母親兩精相結合了,就叫作「神」。這句話揭示了神產生的原因和條件。所以,神實際上是指先天之神,也就是來源於父親和母親的「元神」。我理解的這個「兩精」還包括自然界天地游陽兩種精氣,只有各具例陽之質的兩精相搏才能產生「元神」。
神和精、氣是什麼關係?
我們應該這麼來看,精是生命最基礎的一種物質,氣是生命的能量信息,而神是生命活力的種表現。精和氣是神的基礎,神是精和氣的主宰。精和氣在前,神在後。個人如果有了精、氣那往往就有神了。這也就是我們老百姓經常講的:「這個人很精神。」有了精就有了神。精滿了以後氣就足了,氣足了以後神就旺了,這就叫「精滿氣足神旺」,「神采奕奕」就是一種精滿氣足的表現。
三寶當中究竟哪個更重要呢?當然是神最為重要。神來源於精,精來源於氣,但是神可以統領精和氣。當然反過來精和氣如果不足,神當然也就不足。所以通過調精、調氣,或者養精、養氣可以養神。當然通過養神反過來也可以養精、養氣。所以《黃帝內經》對於這個神字有着很多的描述,比如說一個醫生的醫術的高低,《黃帝內經》有這麼一個評價,說:「粗守形,上守神。」就是說粗淺的醫生關注的是形的問題,而高明的醫生守的是神、用的是神。
《黃帝內經》還強調給人治病時神同樣也是起主導作用的,叫:「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如果得到神、恢復了神,人就能夠昌盛,生命力就旺盛,病也就治好了;如果一-旦失去了神,人也就了.所以說神是決定、主導一個人的生命活力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