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說:「少則得,多則惑。」
當你什麼都想得到的時候,就會一無所獲。
放開多餘的東西,才能擁抱想要的東西。
一路走來,能夠活得輕鬆的人,都是邊走邊扔的人。
做人,有三寡: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慾養精。
一個「寡」字,告訴了我們如何滋養自己,成就更加優秀的自己。
02
寡言養氣:管好嘴,少說幾句,禍事遠離。
有句順口溜:「人生就像一場戲,小事生氣又何必。」
如果一個人無法把控自己的脾氣,就會常常生氣,傷害自己的身體,也破壞人際關係。
可是,一個人的氣,從哪裏來?一兩句說不清,但是我們可以「不說清」,糊塗一點,就過去了。
有道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任何時候,都要管好自己的嘴,該閉嘴時就閉嘴。
明代作家馮夢龍,寫了一個「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故事。
有一天,莊子外出,看到一個婦人,拿着扇子,使勁對着一座新墳扇風。
原來,墳墓里是婦人的丈夫。丈夫生前時,說:「如果墳頭上的土,干透了,夫妻就能改嫁。」
婦人的做法,就是為了儘快改嫁。
回到家,莊子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田氏。還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田氏認為,莊子在含沙射影,頓時怒氣沖沖地說:「你何得輕出此語,將天下婦道家看作一例?」
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因為一句「戲言」,一件外人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
每個人都知道,做人啊,莫生氣。但是聽到了惡言,如何不生氣?因此,我們要管好自己的嘴,任何時候,不要惡言相向,就算是美言,也要少說幾句。
人與人交往,沒有了唇槍舌戰,自然就少了生氣的機會。
03
寡視養神:管好眼,少看人短,多看人長。
人是可以改變的,一些沒有出息的年輕人,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能成大事。因此,我們要養護好自己的眼睛,不要盯着別人的短處看。
給別人留下退路,多一點支持,就算是幫人幫己了。
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氣秦國出差。
秦王想把孟嘗君留下來。畢竟,孟嘗君是一個人才,要是繼續為齊國效力,對於秦國來說,就是危害。
孟嘗君找了一個機會,馬不停蹄地往齊國趕。到邊關時,夜色正濃,關門緊閉。
按照關口的規矩,雞叫了,就可以開門。於是乎,孟嘗君身邊的一個普通門客,學起了雞叫。關門就開了。
一些微不足道的人,也會在某些時候,派上大用處。如果你小看了他們,就是說明自己的格局不夠大,沒有考慮長遠。
老子說過:「寡視以養聰。」
也就是說,把你的視覺,放在有用的地方,不要每天看雜七雜八的東西,不要看污濁的地方。
平日裏,少看無用的小視頻,多看有正能量的書、有力量的文字,人生就會變得豐滿。久而久之,就會讓自己變得聰明。
在社交的時候,看別人的長處,然後加以學習,眼睛就變成了汲取智慧的「門」。並且,你會發現,社會上的好人,越來越多。
04
寡慾養精:管好心,極簡生活,知足常樂。
《菜根譚》有言:「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心中無事,一身輕鬆;心事重重,禍事來。道理很簡單,可是很多人卻做不到,總是把一些鬧心的事情,請到生命里來。
比方說,一些退休的人,為了延年益壽,買了很多的保健品。保健品吃多了,胃口不好,或者發現沒有效果,懊悔不已。花錢買罪受,令人唏噓。
作為大臣,曾國藩的生活開支,自然不愁。但是他堅持過簡樸的生活。
有一次,他去揚州巡查,當地的鹽商熱情地款待他。不去的話,就是不給面子,去的話,又太奢靡了。
猶豫之間,他還是去了。到了宴席上,他只是輕微地動了幾下筷子。事後,告訴身邊的人:「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明白,生活越簡單,越有福氣。一方面是開支減少了,存款會增加;一方面是生活不複雜,內心會很愉悅。
情感簡單,夫妻相伴到老,父母和兒女互相關照;收入簡單,沒有昧良心的錢財;家庭簡單,乾乾淨淨,住着舒服;社交簡單,遠離可有可無的圈子。
西漢思想家劉安說過:「多欲虧義,多憂害智。」
總是追求一些莫須有的東西,人的精神就會萎靡,捨去了,就清醒了。
05
古人云:「心寬一寸,病退一丈。」
每個人都需要養生,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養好自己,後半生就不會好過。
養生,不僅要讓身體動起來,更要讓「內心、思維」都動起來。用智慧去看世界,對待人生起起落落。
餘生不長,需要的少了,人生反而豐富了。
多騰出一些空間,容下幸福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