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父母的焦慮:何止是三年輔導班燒掉一套房首付

—三年燒掉一套房首付:父母的焦慮

一個家庭只要有孩子,教育支出絕對少不了。為此,家長們難免頻頻進出各類興趣班或文化課輔導班,為孩子挑選出最合適、最滿意的課程。事實上,教育支出成為很多家庭消費的大頭。有些家長表示,三個月工資都撐不起孩子的一個假期。雖然每個父母承擔的教育開銷是過去的數倍,但他們抱着‌‌「一切為了孩子‌‌」的想法仍然不放棄任何提升孩子能力的機會,即使花費再多的金錢也認為物有所值。

濟南的芃芃媽媽曾為5年級的女兒準備了‌‌「大禮包‌‌」:奧數、小提琴、舞蹈、主持人、英語輔導班和為期一周的全封閉式綜合提高班。

其中奧數一年4000多,小提琴一年1萬5,舞蹈一年5000多,主持人課9000多,英語輔導班1萬3,這個寒假報名的提高班一周998,此外還充值了3000元的線上外教課。

前前後後算下來,女兒在課外教育上的花費一年有5萬以上。

如果誰家孩子上了高中,各種補習班的費用則更多。如果準備出國,那麼就需要報名‌‌「國際班‌‌」,三年下來至少花費幾十萬,能燒掉一套房子的首付。

新浪教育《2017中國家庭消費白皮書》顯示,中國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近9成孩子上過輔導班。

可以這樣說,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沒有‌‌「淡季‌‌」,只有‌‌「旺季‌‌」。

他們的熱情只會持續走高。有錢的家庭什麼都要學,沒錢的家庭就算貸款也不要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即使很多家長‌‌「瀕臨破產‌‌」,也十分堅定地認為:衣食住行可以省,孩子教育不能省。

如今,各式各樣的新式育兒理念盛行,80、90後父母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他們的育兒觀念相對來說更加開放和包容。

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科輔導,對藝術、體育、科創、研學、生活素養等素質教育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即使培訓費用再貴也情願為此買單。

而線上教育為家長提供更多多元化的選擇,滿足了學生在學習方面新的需求。

教育類APP,作文輔導、國學輔導、英語輔導等在線課程深受‌‌「線上党家長‌‌」的青睞。

對此很多家長坦言,儘管學校之外的教育支出是一筆不低的花費,但在新的一年,還是會繼續堅定消費。

為何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如此重視和焦慮?

究其原因主要源於社會環境發生改變,教育形態較過去有很大的提升。

80後、90後這一代所受的教育屬於傳統粗放型,父母的養育方式基本都是散養,因此孩子們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

隨着社會環境發生變遷,有更多的機會為孩子的起跑加速,有更多的渠道幫助孩子完善自我,正是這種期望促使父母願意為孩子的教育投資。

特別是與同齡人之間的競爭意識,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個家庭消費支出的決定。

無論是給孩子安排無縫銜接的輔導班,還是拼了命去買寸土寸金的學區房,很多父母依舊心懷忐忑,唯恐跟不上教育的步伐。

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現代社會,怕輸的不是孩子,反而是父母。

家長們總是將希望以及自己成長中的缺失強加在孩子身上,苦口婆心的教導孩子:

‌‌「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別讓我們失望‌‌」‌‌「我們沒有考上好大學,你一定要考個好學校‌‌」‌‌「我們那時沒條件,你現在只管好好學‌‌」

壓在孩子頭上的中國式父母焦慮,很有可能毀了孩子。

很多學生在接受學校減負教育的同時,仍要承受高強度的非課堂教育。面對着永遠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複習資料,面對着爸爸媽媽的殷切期盼,常常感到不堪重負。

如果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得不到及時的心理調解,很容易引發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美國大法官沃倫曾說過:教育是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更成功地找到自己的幸福,教育不是為社會塑造一個合適的螺絲釘。

來自父母用力過猛的教育,摧毀的正是孩子積極學習的興趣,給他們帶來的傷害也可能是毀滅性的。

有一個朋友曾向我吐槽,她對教育孩子很苦惱。

當年她沒有機會好好讀書,所以在‌‌「望子成龍‌‌」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她抓住一切機會讓兒子學習各種知識。

比如,每到周末就給他報學科類的輔導班,每到放假也逼着孩子去上興趣班。

漸漸地,朋友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兒子稍有退步就大發雷霆,罵他沒有一點兒上進心。

兒子最初還會產生不滿進行反抗,直到後來便沉默不語,見了媽媽就害怕,唯恐避之不及。

後來,我勸她,作為母親,你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而不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

從那以後,她從改變自己開始,放下對孩子的種種期望,不再逼他去上不喜歡的興趣班,也不再動不動就吼罵孩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處理後,原本降至冰點的母子關係開始融化,慢慢升溫。兒子在她面前不再畏畏縮縮,也重新找回了對媽媽的依賴。

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女士認為,要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尊重孩子的內在需求,一切教育都應以‌‌「自由‌‌」為前提促使孩子自發性地學習。

很多父母常常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愛的綁架,讓他們承受來自家長的焦慮和期待。

其實讓孩子按照他的節奏去成長,遠遠勝過於父母的‌‌「拔苗助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是有思想的人。要學會尊重孩子,給予他們自主決定的機會和權利。

不要看見別人的孩子學什麼,也叫自己的孩子去學。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父母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長短之處,尊重孩子的差異化。

在家庭教育這條路上,父母的角色不是幫助孩子決定什麼,而是尊重他們的選擇。父母能做的,就是給他們科學正確的引導。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希望你不要做那個讓孩子厭煩的‌‌「獨裁者‌‌」,而是把孩子當做一個完全獨立的人來尊重。

這樣才能為他們創造自由發展的良好空間,收穫更好的教育體驗和結果。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檸媽親子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530/129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