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六四 鄧小平背着軍委和政治局調兵鎮壓 驚人內幕大揭秘

6月4日,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是一個頗為敏感的日子。今年的6月4日是「八九」天安門事件的第28個年頭。旅美政治評論家程曉農表示,正是因為鄧小平秘密使用私權動用軍隊,合圍北京城,並下令鎮壓,才導致這場震驚中外的屠殺事件。六四研究者吳仁華在他的《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披露,鄧小平、楊尚昆對當時的戒嚴部隊做了精心的調度安排,使得軍隊無法倒戈,從而鎮壓了百姓。

程曉農:鄧小平私用軍權鎮壓六四運動

6月5日,據法廣採訪旅美政治評論家程曉農的採訪報道披露,1989年鄧小平調動數十萬解放軍,合圍北京城,最後下令鎮壓,釀成震驚中外的流血事件,完全是秘密的違法的。

程曉農說:「以趙紫陽為代表的這部分聲音,其實雖然在軍隊當中也有一些將軍支持,在人大常委會裏也有一部分委員支持,但是中國的所謂的江山,其實仍然是控制在一小撮人的手裏。而趙紫陽當時提出來的主張,現在看來,帶有相當的理想主義成分。

也就是說,89年的時候,中國整個的國家,其實是捏在少數人的手裏,特別是鄧小平。

當他要調動軍隊、決定要鎮壓學生的批評和強烈的民主化要求的時候,他可以軍為私用。就是說,這支軍隊不但不聽中央軍委的指揮,也不聽政治局的。它只聽鄧某人一個人的。所以當時鄧小平調動軍隊,完全是秘密的。他背着中央政治局、背着全國人大常委會,從法律上講,戒嚴必須事先由人大常委會討論。同樣,政治局也應事先討論。按照中共自己的說法,是黨」指揮槍。

但鄧小平當時在黨內,除了一個軍委主席,沒有別的職務。

他也清楚,把鎮壓這樣的計劃通盤地搬到政治局開會,或者是拿到人大常委會去討論,那是不容易通過的,會引起很大的爭論。所以他乾脆把國家機器完全扔在一邊,以他個人的威權,用調動軍隊,來完成他的任務。

從實際上他調動軍隊的數量之大,也不全是為了鎮壓學生,他還要防範軍隊內部和北京的一部分反對鎮壓的幹部可能會阻止這樣的行動。

但他揭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這個國家的命運為什麼是由鄧這樣的人操縱?我想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鄧是屬於毛澤東同一個時代的,所謂的創業者,在他們看來,這個國家並不像黨章憲法裏所寫得那樣,是人民的。相反,它是個人的,是若干高層家族的。

在他們眼中,如果紅色家族們自己奪得這個江山坐不下去的話,在他們看來,亡家就是亡黨,就是亡國。完全可以把國家的命運擱置一邊,為了這些高層的、獨裁者的、自己的意願,可以把整個國家、這個國家的民眾置於血腥之中。從這一點講,鄧小平和斯大林、和毛澤東是沒有本質區別的。不管他推行什麼樣的改革政策。」

六四調兵驚人內幕 難怪軍隊無法倒戈

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組織者之一,1990年7月流亡美國。六四親歷者和研究者吳仁華撰寫的名為《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一書,調查記錄當年六四事件的內幕。

書中說,在鄧小平、楊尚昆看來,有可能發動中共黨內「政變」的頭號危險人物當然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六四血腥事件後被撤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胡啟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芮杏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閻明復等人,自然被視為趙紫陽的同夥。

相比之下,兵變比政變更為可怕,也更難預料和控制。六四血腥鎮壓事件後不久,楊尚昆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1989年)6月4日這天早晨,天安門廣場如果有一個班出問題,都不得了。但是我們的軍隊堅決扞衛黨,這個班是沒有的。」(見於《深刻理解我軍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一文,作者:國防大學軍隊建設研究所所長劉明福,刊載於宜春國防教育網。)

另外,書中還披露,前中共國家主席李先念女婿、現任解放軍空軍副政治委員的劉亞洲中將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他當年在擔任武漢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的時候,曾在一次題為《道德與信念》的內部報告中以總結經驗教訓的口吻說,北京軍區的部隊不可靠,因為長期駐防京畿地帶,消息靈通,了解北京的學生運動情況,普遍同情學生,執行戒嚴令當然不力。幸虧鄧小平「英明」,除了調動北京軍區的部隊之外,還調動了大量其他軍區的部隊進京,要不非出大問題不可。

書中表示,大量資料證明,鄧小平、楊尚昆確實對解放軍戒嚴部隊做了精心的調度安排,從中可以發現劉亞洲所說的鄧小平的「英明」之處,即調動多個軍區的部隊進京,相互監督制衡,彼此難以串聯,避免發生兵變事件。

中國共產黨歷來將「黨指揮槍」作為最重要的建軍原則,解放軍長期處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是名副其實的「黨軍」。儘管如此,在1989年的學生運動普遍受到社會各界支持的情況下,鄧小平、楊尚昆對這支「黨的軍隊」仍不放心,因此對有關解放軍戒嚴部隊調度的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的考慮,做了周密安排。

例如:1989年6月3日,在解放軍戒嚴部隊向天安門廣場挺進的時候,安排了解放軍中四個最尖銳的、不屬於同一個軍區的主力軍──陸軍第38集團軍、陸軍第39集團軍、陸軍第54集團軍和空降兵第15軍擔任主攻任務。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兩條主要路線向天安門廣場開進的部隊,也都是各為兩個以上的集團軍。在1989年6月4日凌晨實施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的時候,也是同時使用了陸軍第38集團軍、陸軍第54集團軍、空降兵第15軍等多支部隊,此外,安排陸軍第24集團軍、陸軍第27集團軍、陸軍第39集團軍、陸軍第63集團軍、陸軍第65集團軍、炮兵第14師等部隊擔任警戒任務,並由陸軍第27集團軍的一個「特緝分隊」負責搗毀保衛天安門廣場學生指揮部的任務。

在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中,陸軍第38集團軍和空降兵第15軍雖然扮演主要角色,但也不被充分信任,在他們抵達天安門廣場之前,事先已在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中共公安部機關大院、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安排了多個集團軍,早已對天安門廣場形成了嚴密的包圍圈。在這個包圍圈的周邊,還部署了空軍部隊和炮兵部隊。空軍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北京戒嚴行動,但也奉命進入戰備狀態,北京區域內的南苑軍用機場、西郊軍用機場、沙河軍用機場、三間房軍用機場,全都成了解放軍戒嚴部隊的軍營。北京軍區的炮兵部隊作為預備隊,也早已進入戰備狀態,除了炮兵第14師奉命緊急進入北京城,炮兵第16師、高射炮兵第61師、高射炮兵第67師、高射炮兵第68師都在駐地隨時待命。

提前進駐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待命的部隊,也是多個集團軍,包括陸軍第27集團軍和陸軍第65集團軍,外加陸軍第63集團軍的一個師。提前進駐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共公安部機關大院的部隊,包括了陸軍第24集團軍。

作為第一主力部隊的陸軍第38集團軍,在沿着主要路線西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進軍時,如同被「請君入甕」,不僅前面已經預設了一個包圍圈,連後路都已經被封死,陸軍第63集團軍的一個師緊隨其後,實際上起着「督戰隊」的作用。

這種精心而周密的部署,使得整個圍繞天安門廣場所進行的進軍過程以及隨後的清場行動,看上去更像是鄧小平、楊尚昆一場小心謹慎的對各解放軍部隊忠誠度的測試。如果當時陸軍第38集團軍部隊接受一些學生和民眾的呼籲,陣前倒戈,與堅守在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勝利會師」的話,將立即在鄧小平、楊尚昆預設的包圍圈內遭到其他部隊的圍剿。

同樣的,任何一支解放軍戒嚴部隊如果輕舉妄動,發動「兵變」,也將遭到其他部隊的圍剿。除非有足夠的部隊事先達成共識,同時行動,但這對於遭到嚴密控制的「黨軍」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況當時集聚北京的逾二十萬部隊來自於不同的軍區。因此,陸軍第38集團軍軍長徐勤先也好,陸軍第39集團軍步兵第116師師長許峰也罷,這些良知未泯的軍人,只能儘自己的努力,以各種消極的方式進行抵制,很難有進一步的積極行動。

阿波羅網白梅報道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阿波羅網白梅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605/94056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