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胡少江:今年是中國經濟地位能否被世界承認的 一個大年

—中國是市場經濟嗎?(上)

作者:
今年是中國簽訂《入世議定書》十五周年。根據當初的協定,所謂「非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的有效期為十五年。但是由於議定書並沒有規定該條款有效期滿之後的政策,所以中國和有關的國家都十分在意條款到期之後的應對方案。美國和歐洲等主要市場國家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待遇,意在繼續享有使用該條款授予的懲罰中國的權利

本來此次歐洲之行的一個日程是就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在法國參議院發表一個講演,但是英國的「脫歐」公投結果打亂了法國和歐洲政治家們原有的日程,關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討論只得推遲。雖然如此,在此次歐洲之行中,中國是否真正的市場經濟這個問題依然是與有關政、商、學屆朋友討論的熱點話題,因為歐洲議會不久前剛通過了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議案;今年年底,歐洲各國的議會和政府將不得不對這個問題再次正式表態。

其實,歐洲人目前討論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更多地是一個法律和政治層面的問題。當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為了換取世貿組織成員資格,獲取在貿易、投資等方面的便利,在一些問題上做了一些讓步。所謂的「市場經濟地位」就是這些讓步條款中的一個。根據這個條款,有關國家在對中國的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時,可以不用中國產品的國內價格作比對價格,而選擇第三國即參照國的產品價格作對比。這樣使得各國對中國動用反傾銷措施更加方便。

今年是中國簽訂《入世議定書》十五周年。根據當初的協定,所謂「非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的有效期為十五年。但是由於議定書並沒有規定該條款有效期滿之後的政策,所以中國和有關的國家都十分在意條款到期之後的應對方案。美國和歐洲等主要市場國家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待遇,意在繼續享有使用該條款授予的懲罰中國的權利;而中國則希望在未來的貿易紛爭談判中擺脫「非市場經濟地位」帶來的枷鎖,同時也希望自己的改革得到世界的承認。

作為一個經濟學人,我沒有足夠的知識從上述提到的法律和國際政治的角度來評判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經濟學者關心的應該是一個更為本質的問題:中國經濟是否已經越過了一個質的界線,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換言之,我關心的角度在純經濟的層面。有人爭論,即使是在經濟最自由化的國家,純粹的市場經濟也是不存在的,因此討論中國經濟的市場屬性從學術層面來講是一個假命題。我的觀點則是,雖然各國都存在干預經濟的政府行為,但是仍然有一些質的界線來觀察一個國家的經濟究竟是市場經濟還是政府主導的經濟。

這些質的界線主要有四個評判標準:一是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主體是否具有獨立「經濟人格」的「經濟人」?二是在這些獨立的「經濟人」之間是否存在着平等的競爭?三是政府是否只是在市場調節失靈的時候才介入進行干預,而不是具有至高無上的不受制約的干預權力?四是是否有一套對所有「經濟人」都適用的法律制度,而且這套法律對政府也能形成有效制約,並且決不能夠以政府的好惡隨時更改?

根據這四條標準來衡量,我的結論是:中國經濟並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從靜態來看,具有獨立「經濟人格」的經濟人並非決定市場交易過程和結果的主體;在作為「經濟人」的私有經濟體和作為「政治人」的國有經濟之間沒有平等的競爭;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無處不在而且對市場交易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中國的法律無法制約中國政府和國有企業在市場交易中的特權,這些特權形成對私有經濟體和消費者們利益的非常不公正的損害。更重要的是,從動態來看,中國政府有權隨時能夠擴大自己的權力和收回「經濟人」的合法權利。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712/76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