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炒菜煲湯先放鹽,還是後放鹽?

最近,有位中科院的心理學教授在某電視節目中講如何減少鹽的攝入,說「過早地放鹽和醬油,都可以讓裏邊的氯化鈉的氯揮發出去,就剩下鈉了,你吃的時候還是不咸」。食物中的鹽,真的能夠發生這樣的變化嗎?出鍋前再放鹽,真的可以減少鹽的攝入嗎?

124216aa5

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在水中離解成氯離子和鈉離子。食物中往往有水,「干」的食物吃到嘴裏也會跟口水混合。所以,在我們吃到食物的時候,鹽都是以離子的形態存在的。鈉離子通過舌頭上的特定通道,產生特定的神經信號,我們就嘗到了「咸」味。「咸」只跟鈉有關,而跟氯無關。即使氯化鈉裏邊的氯真的象那位教授臆想的那樣「揮發出去」了,也不會影響食物中的鈉,自然也就不會對鹹味有什麼影響。

實際上,鹽是非常穩定的化合物。在烹飪的條件下,它根本沒有分解的可能,更不會「揮發」出氯來。不管是早放鹽還是晚放鹽,菜里的鹽都是一樣多的。

不過,在烹飪過程中什麼時候放鹽,對於食物的確有影響,人們嘗到的鹹味也可能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不管是蔬菜還是肉,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中有水,被細胞膜與外界「隔開」。食物「生」的時候,細胞膜是具有通透性,水可以自由進出,鹽也不會受到多大的阻礙。這時候如果放鹽,周圍水中的鹽濃度高,細胞中的水就會流出來,而鹽會滲進去。結果,菜或者肉就會失去一些水,而鹽進去了也就會更加「入味」。

如果先不放鹽,那麼細胞中的蛋白質變性凝固了,細胞膜的通透性大大降低。這時再放鹽,水和鹽的進出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這樣,食物會更加「水靈」,但是鹽也留在外面,不那麼「入味」了。

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鹹味只來自於碰上通道的鈉離子,而食物表面的鈉要有更多的機會與這些通道碰面。所以,如果菜里的鹽一樣多,沒有「入味」的情況下,食物表面的鹽就會多一些,嘗起來也就有可能「更咸」一點。

不過食物是很複雜的體系,這種「出鍋前放鹽」的方式,能夠減少多少鹽實在很難說。吃飯也不僅僅是為了營養,它本身還是一種生活享受。放鹽的時機,可能會明顯影響到菜餚的口感和風味。對於多數人來說,「晚放鹽」可能帶來的那一點點好處,不見得足以彌補對「口福」的損害。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博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1209/35523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