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網文: 為資本主義正名

原標題:在經濟政策中,沒有奇蹟

人們運用的描述詞常常是頗為誤導的。在談論現代的行業巨頭和大企業領導者的時候,人們稱他們為——比方說——「巧克力大王」或者「棉花大王」或者「汽車大王」。使用這樣的稱謂表明,人們認為現代的行業巨頭與早期的封建郡主、地主或王公沒有什麼差別。

但事實上差別十分巨大,因為巧克力大王並不統治,他服務。他並沒有統治一個獨立於市場獨立於消費者的被征服的領地。巧克力大王——或者鋼鐵大王或者汽車大王或者任何其它現代行業大王——依賴於他經營的行業和他所服務的消費者。「大王」可能深受他的臣民——消費者——的垂青;但是一旦他不再能夠比他的競爭者以更低的成本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他就失去了他的「王國」。

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生產方式的根本區別

二百年前,資本主義出現之前,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自始至終是固定的;他從祖先繼承,永不改變。如果他生而貧窮,他就永遠貧窮。如果他生而富裕——地主或者領主——他就將終生保有領地和其上的財產。

至於製造,那些日子裏的原始手工業幾乎只是為了富人服務的。大多數人(歐洲人口的90%或者更多)在土地上勞作,沒有接觸面向城市的手工業。這個僵死的封建社會制度幾百年來統治了歐洲大部分發達地區。

然而,隨着農村人口增長,土地上出現了富餘人口。對於這些沒有繼承土地和房產的富餘人口來說,沒有足夠的活干,他們也不可能在手工業行業工作;城市的王公們禁止他們進城。這些「底層人口」數量持續增長,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辦。他們是完全意義上的「無產者」,政府只能將其納入勞動營(workhouse)或者貧民營(poorhouse)。在歐洲某些地區,特別是荷蘭和英國,他們數量太大,到了十八世紀,他們成了對現行制度的真正威脅。

今天,在討論印度或者其它發展中國家的類似狀況時,我們一定不能忘記在18世紀的英國狀況更糟糕。那個時候,英國有大約六七百萬人口,但其中一百多萬或許兩百萬是貧窮的流民,當時的社會體制對其沒有任何保障。對這些流民怎麼辦是十八世紀英國的嚴重問題之一。

另一個嚴重問題是原材料的匱乏。英國人被迫十分認真地提出這個問題:今後,當我們的森林不再能夠給我們工業和供暖所需的木材的時候怎麼辦?對於統治階層來說這是一個絕望的境況。政治家們不知道怎麼辦,統治者對於如何改善處境一籌莫展。

從這個嚴重的社會境況中出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端倪。這些流民、窮人中的一些人組織其它人建立小作坊生產點什麼。這是一個創新。這些創新者不生產只適合高等階層的昂貴物品;他們生產滿足大眾需求的廉價產品。

這就是今天的資本主義的起源。它是資本主義工業的基本原理的大規模生產的起源。過去只有服務於城市的富人的手工業為滿足上層社會的需求而存在,而新的資本主義工業則開始生產普通人能夠買得起的東西。這就是滿足大眾需求的大規模生產。

這就是今天存在於所有那些有着高度發達的大規模生產體系的國家的資本主義的基本原理:受到大多數所謂的左派的瘋狂攻擊的大企業幾乎完全是為了大眾的需求而生產的。只為上層人士生產奢侈品的企業永遠不會達到大企業的規模。今天,正是那些在大工廠工作的人們是這些工廠生產的產品的主要消費者。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之前的封建主義生產方式間的根本區別。

為顧客而存在,資本主義的本質是服務於人

人們有時候認為或者宣稱大企業的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是不同的人,這是完全錯誤的。在美國的百貨商店裏人們聽到這樣的口號:「消費者永遠是對的」。這消費者正是那些在工廠里生產那些擺在百貨商店裏出售的那些商品的人。

認為大企業擁有巨大權勢的人也錯了,因為大企業完全依賴於那些購買其產品的人們的庇護:一旦失去顧客,最大的企業也喪失權勢和影響。

五六十年前,據說在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鐵路公司都太大,太有勢力;它們壟斷;無法與它們競爭。據說在運輸領域,資本主義已經達到了摧毀自身的階段,因為它已經消除了競爭。

人們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鐵路的威力取決於比其它交通方式更好地服務於人的能力。當然了,在已有的鐵道旁邊建設新的鐵道線與這些大鐵路公司競爭是荒謬的,因為已有的線路足以滿足既有需求。但是其它的競爭者很快就出現。

競爭的自由並不是說你通過模仿或者照抄別人的做法就能成功。出版自由並不是說你有權抄襲它人著述而獲得成就。它意味着你有權寫你自己的著作。比方說,關於鐵路的競爭自由意味着你可以發明新事物、做一些事情挑戰鐵路公司並將其置於非常不穩定的競爭局勢中。

在美國,鐵路遭遇的競爭——公共汽車、小汽車、卡車和飛機——使鐵路遭受損失,幾乎完全被排擠,至少就客運而言。

資本主義的出現意味着每個人都有權更好和/或更廉價地服務消費者。這個方法、這條原理在相對短的時間裏改變了整個世界。它使世界人口得以史無前例地增長。

雖然功績無量,資本主義卻一直遭到批判

在十八世紀英國,土地只能負擔六百萬人很低的生活水平。今天,五千多萬人享受着比十八世紀最富裕的人高得多的生活水平。今天的英國的生活水平本來還能更高,要是英國人的精力沒有被浪費在從各方面看都是可以避免的政治和軍事「冒險」上。

這些就是資本主義的事實。於是,如果一個英國人——其實世界上別的國家的人也一樣——對別人說他反對資本主義,有一個絕妙的辦法回答他:

「你知道世界上的人口比前資本主義時代多十倍;你知道今天所有人比資本主義之前的祖先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要是沒有資本主義,現在的十個人里只能有一個活下來。你活着這個事實就是資本主義成功的證明,不論你是否看重你的生命。」

雖然有這些功績,資本主義卻一直遭到劇烈的抨擊和批判。我們有必要理解這種憎惡的根源。對資本主義的仇恨並非發端於群眾、工人,而是發端於地主貴族——英國和歐洲大陸的紳士貴族。他們對資本主義感到不快:十九世紀初期,工業工人的高工資迫使地主貴族向農業工人支付同樣的高工資。貴族通過指責工人群眾的生活水平抨擊資本主義。

當然了,從我們現在的立場看,工人的生活水平是極其低下的;早期資本主義的狀況絕對是令人震驚的,但這不是因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工業損害了工人。受僱於工廠的人們之前一直生活在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境況中!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網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2/192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