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自由市場的三個敵人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對應到圖書市場上,卻實在很難成立。在當下,並不單單是「內容為王」,即使是一本好書也常常會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被讀者看見、讀懂:

比如「劣幣驅逐良幣」——好書被粗製濫造的圖書淹沒,讀者無暇一一甄別,一些好書也就隨之折戟於圖書市場,讀者根本沒有看到並做出選擇的機會;

比如翻譯的問題——很多思想深刻的好書,常常因為語言的轉譯不夠通俗易懂,讀起來十分艱澀;一些翻譯錯漏,甚至會把讀者帶偏;

最冤枉的是,因為書名起得有歧義、不準確,或者太晦澀,讓讀者望文生義、產生誤解,從而敬而遠之。

我們曾寫過一篇文章《聞名不如見面:被書名差點耽誤的三部經典》,為三本差點被書名「耽誤」的經典鳴不平:《有限與無限遊戲》、《西方的興起》、《科學的反革命》,如今在這個書單後面,還可以新添一本——《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

只看書名,這本書里的兩個概念:資本家」和「資本主義」很容易混淆視聽——它本身就被強加了太多意識形態、個人情感、學派解釋,詞彙污染嚴重,因而很容易被讀者誤解;其次,書名似乎把通常認為處於一個陣營的「資本家」和「資本主義」敵對了起來,更讓讀者覺得不知所云。

因為名字,市場對這本書倍加冷落,但所幸的是,還是有少數識貨的人,發現了其中的價值——比如哈佛大學經濟系主任便在讀完此書後讚嘆道:

「此書的理論深刻,但語言卻簡明流暢......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該書受到歡迎,那麼市場經濟體制的地位,也將因此變得更加牢固。」

的確,這是一本捍衛自由市場之書,但最難得的是,它不僅突破了當下社會以及學界中對資本主義最流行的幾種解釋框架,還提出了一種顛覆性的洞察:

◎自由市場體系並非歷史必然,完全可能是一段插曲

過去半個世紀,人類的繁榮、創新、和商業機會的大量湧現,幾乎全部都可以歸功於自由的市場經濟體系。到今天,我們也早已經習慣了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甚至默認市場將會越來越自由、開放、包容。

但是,《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一書卻打破了這一認識——兩位國際頂尖的經濟學者,在多年的經濟實踐、研究中發現:

「自由的市場經濟體系在人類的經濟生活中取得優勢地位,並不是經濟發展必然要到達的頂點,也不是社會歷史的必然,而完全可能是一段插曲。」

可見對歷史經驗的無視,是自由市場自誕生以來一直面臨的敵人。除此之外在今天,自由市場體制本身又逐漸暴露出另外的致命缺陷——它在發展中,還會培育出兩種反對自身的敵人。

·第一個敵人:破壞自由競爭的既得利益集團

過去我們總是認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政府,反對自由市場的也一定是政府,而資本家作為自由市場的最大獲益者,會堅定不移地支持資本主義。

但是這種認知已經過時,隨着市場經濟從萬物生長的野蠻時期,進入巨頭拉鋸的後半程,在競爭中勝出的資本家們,已經露出了「第二幅面孔」:

在自由競爭階段,他們主動維護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秩序,並希望市場能夠不斷擴大自由、開放的態勢,以便他們迅速成長。

然而,一旦資本家贏得了競爭,變身為巨頭公司,他們的最優競爭策略卻是破壞自由競爭——利用資金、技術、政策等手段,將那些對市場有利,但卻可能威脅到自身的競爭者扼殺在搖籃里,以便鞏固自身的壟斷地位。

在書中,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

「許多人通過抑制市場能夠獲得特殊收益。在反對市場的隊列之中,不但有在競爭壓力下失去工作的窮困工人,而且也包括工業巨頭本身。因為,自由市場的競爭,削弱了企業的地位,迫使它們不得不反覆去證明自己的能力。」

而政府的反壟斷制裁,一方面滯後於市場的反應,往往無法在第一時間阻止巨頭的壟斷行為;另一方面,巨頭們的資金實力,足以支撐他們一邊應付司法系統的制裁,一邊繼續暗箱操作反對政策的推行。

因此,人類倒退回一個更糟糕的經濟體制之中,這並不是杞人憂天,20世紀的種種災難至少已經表明,強權、資本很難主動汲取歷史教訓。

最令人擔憂的是,當既得利益者們肆意破壞自由市場體制時,在市場中受惠的大眾,卻「常常呆立一旁,茫然無知,不但不會抗議,甚至還要喝彩,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未來會因此受到損害。」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先知書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206/170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