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十年:美國對抗中國的致勝戰略
The Decisive Decade: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for Triumph Over China
作者:喬納森.沃德
原文作者: Jonathan D. T. Ward
譯者:陳珮榆
出版社:廣場出版
出版日期:2025/04/30
ISBN:9786267647042
叢書系列:大戰略
我們的辦法與前行的道路(錄摘)
我們必須記住並預先考慮到,意圖對抗中共可能會被貼上反華和反亞洲的標籤。但事實並非如此。首先,我們必須記住,美國對中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絕不能被誤解為反亞裔美國人的情緒。其次,我們必須理解,美國的戰略和治國之道在我們有生之年,主要舞台是保衛亞洲地區。亞洲地區的防禦不僅出於戰略的必要性,更是反映了我們最核心的原則和理想。與亞洲民主國家的團結合作,是美國本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亞洲的地位是捍衛者,並非侵略者,這點與北京的立場正好相反。我們徵得了日本、韓國、印度、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同意,共同進行這樣的防禦工作。中國曾經是我們的盟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同對抗這個世界的殘酷。但當中共贏得了中國內戰,迫使蔣介石和國民黨跨海逃到台灣,建立起他們的政府,即今日的中華民國,那個時代就已結束了。在我們這個時代,那些在中共鎮壓香港的前線上舉著美國旗幟的人,以及目前站在台灣前線、處於中共最強烈軍事野心陰影下的人,他們讓我們看到中國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不同面貌,我們與這個極權政權競爭的過程中,必須記住並支持這些站在前線的人。
我們可以理解,透過貿易和商業將中共的威權—極權政權帶入現代世界的實驗,並不能影響這個國家朝向我們的方式、制度或理想發展,即使這些價值觀是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和人民所認同的。在海峽對岸的台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華人民主國家,我們過去曾大力支持,如今再次引起美國的關注。美國應該對我們關注亞洲的安全與防禦,以及我們對香港、台灣和擁有共同普世價值的中國人的關注所體現的道德目標抱持信心。我們的價值觀超越地域隔閡和種族來源,我們的包容性寬廣且多元。
我們在國內也必須努力,確保中共鬆綁並撤回對我們境內任何人的控制。那些逃離這個政權來到這裏的人,應該受保護並在這裏安全自由地生活。那些受中共計劃或影響力行動追捕的人,應該獲得美國的保護和司法救濟。這表示我們必須打擊和瓦解中共的影響力行動、非法和法外活動,並確保需要庇護的人得到安全的避風港。中共試圖控制或影響其海外公民的行為,也應受到反擊和摧毀,以確保那些進入美國或其他自由世界的人享有真正的自由。
全世界正目睹一個威權政權對其民主鄰國發動戰爭。在烏克蘭,俄羅斯軍隊殺害婦女和兒童,對平民使用飛鏢彈,摧毀公寓大樓、醫院和城市,這些行為已顯示出俄中「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樣貌。自由世界現在必須準備應對太平洋地區可能即將發生的問題。中共的病態行為若不由美國與盟友加以制止,恐將延燒到中國海外。中共在新疆沙漠進行對模擬美國航空母艦和海軍基地的導彈演習,並在同一地點對維吾爾人實施種族滅絕,同時不斷增加派遣飛機進入台灣海峽的頻率,在台灣周邊啟動前所未有的海空軍實彈演習,我們必須為二○二○年代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好準備。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共可能在這個十年內選擇戰爭。俄羅斯在歐洲發動戰爭,以及這兩個獨裁國家的海陸空軍演習持續進行,並同時在歐洲和亞洲試探自由世界的防禦工事時,我們可能不久就看得到這個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識型態核心是攻佔台灣。正如習近平在二○二一年全國代表大會上所述:「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俄羅斯和中國承諾在歐洲和亞洲的戰略目標上相互支持,而中國軍隊的建設已達到可以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程度。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對中國軍事後勤的評估中表明:
解放軍認為,未來的聯合登陸作戰將包括全面運用嚇阻戰略;奪取作戰區域的空中、海上和訊息優勢;集中封鎖並控制台灣周邊地區;大規模聯合火力打擊;突襲登陸台灣本島及可能的外島;以及島內作戰。在整個作戰過程中,訊息作戰、精確打擊和高度機動部隊將發揮關鍵作用。此外,作戰範圍將擴大至台灣東部地區,以奪取優勢和戰略主動權,控制台灣周邊空間,並對抗美國的介入。
美國國防大學發表的評估報告指出:「有證據表明,解放軍的城市作戰訓練越來越針對台灣。」雖然解放軍專注於「斬首打擊」,但「在建立許可的環境後」具有新疆經驗的中國準軍事部隊可能被派到台灣。與此同時,中國國務院在二○二二年八月發表關於台灣問題的白皮書中宣佈:「祖國統一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白皮書向美國和盟友釋出警告意味:
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利用台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阻撓中國統一進程的圖謀和行徑,都將遭到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中國正在準備採取軍事行動,可能對這個擁有二千四百萬人口的民主自治島嶼進行封鎖、入侵和佔領。如果那一刻到來──如果嚇阻戰略失效──我們必須記住整個自由世界都會面臨風險。正如眾議院議長南西.裴洛西(Nancy Pelosi)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專欄文章中所說的:「《台灣關係法》闡明了美國對民主台灣的承諾……。它培養了根植於共同利益和價值觀的深厚友誼:自決和自治、民主和自由、人的尊嚴和人權……。然而,令人不安的是,這個充滿活力、強大的民主政體──被自由之家評為世界上數一數二自由的民主政體之一,並自豪地由一位女性總統蔡英文領導──正受到威脅……。透過訪問台灣,我們兌現了我們對民主的承諾,並重申台灣──和所有民主國家──的自由必須受到尊重。」她於二○二二年八月訪問台灣,得到包括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在內二十六名共和黨參議員的支持。
多年前,一位朋友曾對我說過:「台灣是第二次冷戰的柏林。」在柏林這座城市,甘迺迪有句名言:「我是柏林人。」雷根也有句著名的台詞:「戈爾巴喬夫先生,拆毀這堵牆吧!」柏林。柏林空運(Berlin Airlift)之城。柏林圍牆之城。一九六一年柏林危機之城,在一九六二年古巴導彈危機之前,蘇聯的最後通牒使世界陷入災難邊緣。柏林這座城市引起眾人關注。那個時代,無論是在那座城市,還是全球各地,大家都清楚意識到利害關係。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利害關係仍然如此。
當中共準備迎接一個永遠不該來臨的世界時,當他們的軍事指揮官將城市戰視為「在瓷器店裏捉老鼠」時,當他們的外交官承諾對世界上一個自由國家人民建立「再教育」營時,當他們的意識型態專家將中共企圖征服或摧毀的所有民族稱為「五毒」(「港獨」、「藏獨」、「疆獨」、「蒙獨」與「台獨」)時,我們必須牢記美國的意義、美國在世界上的角色、美國的歷史和對人類的責任。使我們有別於其他大國的,並不是經濟實力、外交潛力或軍事力量,而是我們作為人類自由捍衛者的角色,美國是可以保存和保護人類千年理想的地方。
讓權利成為力量,讓我們在這個時代最困難又最重要的競爭中獲勝。
在這個世代,我們也是世界自由城牆上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