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庫存高達1160億元 比亞迪開啟限時降價模式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車企庫存壓力持續攀升。根據年報顯示,比亞迪去年庫存高達1,160.36億元人民幣,位居行業之首。高存貨意味着企業大量資金被鎖定在未銷售產品上,影響企業資金流動性,增加財務成本,甚至在產品更新迅速的汽車行業中帶來貶值的風險。

示意圖。某個五線小縣城4S店的停車場,停放的車輛主要有比亞迪秦/宋PLUS DM-i。這種車型銷量不好,一次性批發過多的車輛,由於銷售速度慢,發生滯留。(微博圖片)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車企庫存壓力持續攀升。根據年報顯示,比亞迪去年庫存高達1,160.36億元人民幣,位居行業之首。高存貨意味着企業大量資金被鎖定在未銷售產品上,影響企業資金流動性,增加財務成本,甚至在產品更新迅速的汽車行業中帶來貶值的風險。

面對新車上市帶來的競爭壓力,中國多家車企紛紛採取「一口價」策略進行庫存清理。作為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的比亞迪,在其推出「全民智駕」戰略後,多款非智駕車型不得不開啟「清庫存」模式,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近日,比亞迪旗下的王朝網和海洋網共有10款非智駕車型官宣限時降價,降幅約1萬元(人民幣,下同),最低起售價甚至進入5萬元區間。

不僅是緊湊型車型,就連中高端車型如漢DM-i和唐DM-i的非智駕版也宣佈限時降價,起售價均下調1萬元。此外,MPV車型比亞迪「夏」更是提供最高4.2萬元的置換補貼,起售價降至20萬元區間。

實際上,比亞迪面臨的庫存壓力不僅來自戰略轉型,更體現在其財務報表中。

根據2024年年報顯示,比亞迪以1,160.36億元的存貨規模位居行業首位,遠超上汽集團的772.77億元,以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等超百億的存貨水平。

在存貨周轉天數方面,比亞迪的存貨周轉天數為58.57天,海馬汽車則以149.96天的周轉天數高居榜首,顯示其庫存變現速度緩慢。

高庫存已成為中國車企面臨的重大挑戰。比亞迪近期集中推出21款智駕車型,意在提前佔領中低價位智能駕駛市場。然而隨着眾多企業跟進智能化戰略,大量新車扎堆上市,非智駕老款車型被邊緣化,形成進一步的庫存積壓。

更大的背景是中國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消費信心不足,消費傾向趨於保守,車企間的內卷現象日益嚴重。價格戰成為常態,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不少車企甚至被迫以虧損方式出售車輛,以求換取市場份額和現金流。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508/221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