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404檔案館,在這裏,我們一起穿越中國數字高牆。
在本期的【404文庫】欄目中,我們將選讀過去一周中引起輿論關注的三篇404文章。
一、新新青年BLOG|駁人民日報《天塌不下來》:真正的危險,是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近日,隨着中美「關稅戰」不斷升級,不少民眾對中國經濟前景愈發悲觀,在此背景下,《人民日報》發佈文章《天塌不下來》,稱「中國有能力應對外部衝擊」。
該文引起不少網民不滿,微信公眾號「新新青年BLOG」作者荊子酷發佈文章駁斥《人民日報》相關言論。但很快,這一篇駁斥文章就被審查刪除,微信公眾號「新新青年BLOG」也直接消失。
在引發討論之後,《人民日報》原文也被下架。
微信公眾號「新新青年BLOG」發佈的文章中寫道:
人民日報發文《天塌不下來》,稱「美方加征關稅無法壓垮中國經濟」,「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外部衝擊」。文章末了,甚至斬釘截鐵地說:「天塌不下來」。
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空而又空,虛而又虛,文章寫盡太平事,不肯俯首見蒼生。
這就是在不承認困難。不承認困難,就是最大的困難。
一、「天塌不下來」,但時代的灰落下來很多次
《天塌不下來》一文看似信心滿滿,其實是在以樂觀掩蓋焦慮,以語言粉飾現實。
文章說「出口占GDP比重降低、內需潛力巨大、轉型動能強勁」——這些漂亮話十年不變。可你有沒有低頭看看地上的人民過得如何?
2018年說「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們影響不大」,結果?那一年製造業大面積裁員,出口企業關門無數;
2020年說「疫情可控」,三年之後你我都明白代價幾何;
2024年說「房地產不是支柱產業」,轉身又救樓市。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這不是「天塌不下來」,這是每一次塌下來之後再裝作「從來沒塌過」。
二、「信心」不是政策,「穩定」不是增長
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利益。
人民日報講「信心」「韌性」「優勢」,這是講空話。現實呢?
你看,「中核招聘」官微以「我們收到1196273份簡歷」為題發佈消息,宣傳其校園招聘宣講周圓滿收官,引發網友熱議後該帖刪除。4月6日晚,該賬號再度發文稱,「我們始終堅持認真對待每份簡歷,不辜負每位學子對我們的認可和信任」,並解釋該集團2025屆校招「提供1730類崗位,預計錄用人數約8000人」。
多麼盛大的景象——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媒體還發文祝賀,仿佛是一種榮耀。但這榮耀背後,是怎樣的一種苦楚?
1196273份簡歷,預計錄用8000人,競爭比例接近150:1。
一千多萬大學生在求職季苦苦投遞,寒窗十八載,結果發現,不是「能者上」,而是「卷者亡」。中核的這篇帖子被熱議後刪掉了,可刪不掉的是無數人的迷茫與憤怒。
人民日報說「人民有信心」,但我們看到的,是人民在焦慮中狂奔。
三、「集中力量辦大事」,卻忘了小事就是民生
你一口一個「我們有制度優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但人民只想辦小事:吃飯、工作、孩子上學、看病、養老——哪一件不是困難重重?
民營企業主問:「轉內銷渠道誰來給?壟斷資本早把通道堵死了。」
失業青年問:「為什麼我從小學卷到碩士,最後卻只能成為一份『海投簡歷』中的無名者?」
農村老人問:「養老金不漲,物價還在漲,誰來給我個說法?」
真正的問題,是產業空心化、年輕人失業率高企、中產消費信心崩塌,而人民日報卻拿幾組數據來安撫群眾,想用「唱歌」的方式遮蓋「噪音」。
人民日報自豪地說,我們有制度優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確實可以。但集中力量之後,普通人還能辦小事嗎?
外部加稅,內部加壓,企業活得越來越像在高壓鍋里煎炸。
消費者不敢消費,存款創新高,年輕人找不到工作,35歲成了「退休門檻」。
那些「宏大優勢」,最終卻無法緩解我身邊小企業的倒閉、老百姓的焦慮。
這不是「有準備」,這是準備犧牲一部分人去完成整體敘事。
這不是「制度自信」,這是「敘事自嗨」。
二、郝律師在線|一個Fox康女工為何輸掉勞動仲裁
律師郝正新在其微信公眾號「郝律師在線」發佈文章,講述一名富士康女工輸掉勞動仲裁的案子,提出中國勞工權益不受保障的現實。
但該文一經發佈不到3小時就遭到刪除。
文章節選內容如下:
2024年1月30日,在Fox康工作六年半之久的普工小芳因連續多日在工會投訴而被公司以曠工為由開除。小芳後續發微博控訴自己的遭遇,卻被Fox康所在的油松派出所警察找上門。在勞動仲裁過程中,儘管鑑定表明Fox康假冒工人在培訓記錄上簽字,Fox康依然在勞動仲裁中勝訴。
目前,小芳被非法解僱的案件已被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法院受理,並將於2025年4月7日開庭。
小芳於2017年7月24日入職「三Y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為Fox康生產線上的一名普工。2023年12月26日,第三次簽訂勞動合同的時候,與公司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在Fox康,小芳每天工作10個小時,每周工作6天。由於工作很累,生活單調,能讓小芳在意的並不多,漲薪算是為數不多的一件。據小芳說,Fox康普通員工每三年晉升並漲薪一次,自己現在是「員2」,基本工資是「2950」,2024年自己應該晉升「員3」,按道理,工資要漲「50-500」不等。
但這一憧憬被不合理的績效考核打破了。2024年1月10日下午,正在上班的小芳被課長口頭通知2023年的績效考評為「丙」。這意味着小芳不僅沒有年終獎,而且拿不到正常底薪,最嚴重的後果是三年不能晉升,加薪遭遇歧視。
小芳不滿,當即就拒絕在績效考核單上簽字。接下來的一周里,小芳與課長、線長就績效考核簽字一事在車間「鬥智鬥勇」。小芳覺得自己一直處於下風,課長和線長手段多,可以取消加班、威脅上夜班,給自己記過等,車間裏所有權力都屬於領導,而自己作為一名無權無勢的普工,實在招架不住。
在車間維權無果後,小芳決定去工會。
1月22日起,跟線長報備後,小芳連續多日在Fox康工會投訴維權。工會當天組織了協調會,回應了訴求,但是結果跟車間的意見基本一致。小芳對調解的結果並不滿意,於是連續幾天在工會要求解決此問題。
1月29日,是小芳在工會維權的第7天,Fox康工會再次宣讀了調解結果,並宣佈小芳因為曠工被公司開除。
小芳懵了,在上班期間,請假去工會維權是曠工嗎?
2024年2月29日,小芳發微博試圖講述自己被違法開除的前因後果,並尋求律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
求助的微博於當日12點33分發出,很快就達到20萬閱讀量。晚上8點多,Fox康所在地的油松派出所就給小芳打了電話,小芳害怕沒敢接,後來接到同事的電話,說是警察找了他們,要求讓她不要再發東西。
從20歲起,小芳就在Fox康工作,至被開除時,已經工作了近7年,如果沒有這次意外解除,她還想在Fox康工作到退休。所以又害怕又委屈的小芳還是想為自己的青春討個說法。
三、水瓶紀元|回到武漢:五年前沒有說完的故事
近日,微信公眾號「水瓶紀元」發佈文章,講述武漢疫情期間的種種故事,呼籲讀者不要忘記那段經歷。
在這篇遭到審查的文章中,作者寫道:
藝術家阿菜和朋友們協作了一個名為《新冠肺炎互助手冊》的共享文檔,他認為那是人們(尤其是不重視防疫的中老年人)需要的東西,這份手冊鼓勵人們帶好口罩,做好清潔和消毒,那是武漢疫情還未爆發之前。
和阿菜一起協作文檔的有二十多個夥伴,朋友拉來朋友。在群里,大家一起分享信息,一起哭,安慰彼此,在憤怒的時候發很多表情包,由於群友們所在的時區不同,群里幾乎是24小時不間斷地有消息冒出來。阿菜說,「那段時間,我真的看到了一種公民社會的雛形,大家各司其職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很快地,「帶好口罩」不再是一個問題,人們的注意力被呼救聲、敲鑼聲、死亡的信息搶走,群里的夥伴們網上的碎片信息全都放在了這個文檔里。起初他們並沒有明確目標,也意識不到那是在留存「不正確的記憶」。
阿菜記得,微博那時還是網絡求助的主戰場,許多自稱身處武漢的人上網求助,有的求床位,有的求藥。但求助貼下總是有很多謾罵,「(那些評論)說,這是假的,武漢根本沒有這麼嚴重」。
這是文檔名字的由來,人仿佛被困住了。武漢、武漢周圍、整個中國,每一天都在發生新的事情,文檔內容也隨之延展:起初是「一床難求」、「死亡人數」、「醫護困境」,後來內容越來越多,「民生百態」、「官方百態」。
很難說這樣一項記憶搶救工程是否是成功的。五年後,文檔已經無法打開,我只能從舊文里找文檔碎片。在當年5月的一篇報道里,阿菜說,《受困的人》裏收錄了500多條求助信息,追蹤回訪的時候,有73組求助信息里的人已經不在了,他用的單位是組,因為有些家庭失去了不止一位成員,甚至有人全家喪生。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記錄。我和阿菜一起看了截圖保存下來的《受困的人》的目錄,那些目錄標題包括:1%,無症狀和復陽感染者,非新冠患者的生存空間,醫護困境,前線她們,拿雞毛當令箭,不合時宜的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