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中共官媒都報導中國樓市「回暖」,但是上海網信辦卻對近百個談論「上海樓市要崩盤」的自媒體,實施禁言處罰。業內人士透露,所謂樓市「回暖」其實另有內情。來看報導。
連日來,中共多家官方媒體都宣稱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樓市迎來了「小陽春」。新房、二手房的成交量和房價都在上漲。與此同時,官方也在網路上嚴格控制所謂的「唱衰樓市」言論。
3月25日,上海網信辦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通告,98個自媒體賬號因發佈「上海市中心房價要崩了」、「上海樓市崩盤倒計時」等信息,被「階段性禁言」,上海網信辦還同時清理了所謂的「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900餘條」。
有業內人士表示,官方宣稱樓市「止跌回穩」,其實另有內情。
原上海德佑地產副總馬曉軍:「現在我們真實上看到的,還是屬於⋯⋯看到是整個交易的數據在上升,但價格其實並沒有上升。」
原上海德佑地產副總馬曉軍表示,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上海好的地塊,新房房價的確有上漲,但如果是外環以外,房價是下跌的 。
上海市民王女士在去年年底賣出了位於上海中環的一套二手房,她當初購買價格是150萬人民幣,疫情之前,這套房曾經漲到800萬,但疫情之後,房價不斷下跌,最後以640萬出手。
上海市民王女士:「我們了解下來,就是同地段的,他們很多的房價都沒有賣到我們這個價錢,都是可能是500多萬,就出手了。而且就是,你真的就是⋯⋯有的時候,你想要去掛牌的話,會掛很久,就是它是一個有價無市的這麼一種情況。基本上,上海這幾年就是買房的人也很少,然後,就是房價其實一直在跌的,特別是那種外環的、外環以外的,那就真的是跌得很慘。」
馬曉軍還提醒業主,現在的二手房市場,供應遠遠大於需求,房子要及時變現,才有意義。
馬曉軍:「因為,畢竟掛牌的房源量20多萬套,每個月的成交房源量就只有2萬多套,只有1%的成交的交易量。而且,大量的業主一旦成交了之後,還有些業主不停地在掛牌,新房層出不窮的出來,其實對於原有的二手業主的價格體系,我覺得都是一個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