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公佈的人工智能( AI)模型 DeepSeek衝擊了美國的科技產業,許多科技公司的股價出現暴跌的情形。然而,部分美國華爾街的分析師認為,市場上出現的恐慌式拋售可能數於「過度反應」,認為 DeepSeek公司的技術成就可能存在疑點。圖:擷自X賬號@dannycheng2022
中國日前公佈了低成本人工智能( AI)模型 DeepSeek,引發美國科技業關注,包含 AI晶片大廠輝達( NVIDIA)在內,許多相關行業公司的股價也因此受到衝擊。然而,多位美國華爾街分析師指出,近期美國股市出現的恐慌性拋售屬於「反應過度」,認為 DeepSeek達成的技術成就可能仍存在疑點。甚至有分析師使用「 AI的史普尼克( Sputnik)時刻」,描述美中雙方目前在 AI領域上的競爭關係。
中國的深度求索公司( DeepSeek)於20日正式公開 AI語言模型 DeepSeek-R1,並宣稱其性能與 OpenAI o1性能相當。網上也流傳消息稱, DeepSeek基礎模型僅使用2048片較低階的輝達 H800GPU,運行時間不到兩個月,總開發資金低於600萬美元。由於 DeepSeek在美國的晶片管制下,以極低的成本成功打造高效率的 AI模型,公開後立即引發美國科技業者關注,許多美國的科技公司股價也遭到重挫。其中,輝達的股價在當地時間27日下跌16.86%,總市值蒸發近6000億美元;美國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也於同日下跌3.07%。
針對 DeepSeek對美國科技產業的打擊,多位分析師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認為,目前美國股市中的恐慌性拋售現象很可能是「反應過度」。美國研究機構伯恩斯坦( Bernstein)分析師史黛西.瑞斯岡( Stacy Rasgon)表示,「 DeepSeek不太可能以600萬美元,打造出堪比 OpenAI的 AI模型」。美國花旗( Citi)分析師阿蒂夫.馬里克( Atif Malik)也指出,雖然 DeepSeek的表現可能具有突破性,「但我們對其未使用先進 GPU進行微調完成這種成果的說法表示懷疑」。
美國 AI公司 Scale AI執行長亞歷山大.王( Alexandr Wang)更進一步表示, DeepSeek很可能使用了「被禁止出口到中國的輝達 GPU產品」。面對外界質疑, DeepSeek表示,他們使用的 GPU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設計的特殊款輝達 GPU,否認其使用禁止出口產品的說法。
《華爾街日報》發佈報導稱,美中雙方的 AI競賽不太可能在短期間內「降溫」,雙方對該領域投入的資金只可能「逐步增加」。英國研究機構 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師皮耶爾.費拉古( Pierre Ferragu)表示, DeepSeek並不具備「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他符合我們過去三年內觀察到的產業發展趨勢」。美國投資者馬克.安德立森( Marc Andreessen)也使用開啟美蘇太空競賽的「史普尼克時刻」,形容目前美中兩國在 AI領域的競爭,「這就是 AI的史普尼克時刻」。
有美國分析師認為,中國 AI模型 DeepSeek對美國科技業的衝擊,很可能成為「 AI的史普尼克時刻」。圖:翻攝自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