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式發錢來了?多少年沒見過這陣仗了

國家補貼,消費排隊,買的多,發的多。

上周末去商場,發現兩個變化:

1、商場大廳碩大的聖誕樹和聖誕老人,陣仗比前幾年大多了,看來今年的聖誕經濟也要來一波,消費和經濟才是根本。

2、各個手機店都人山人海,不管是蘋果還是小米,晚上吃完飯回家發現人還是很多,新品發佈早就過了吧,怎麼還有這麼多人?

過去一問,才知道:

原來是江蘇國補,買手機補貼15%。

算了下最新的iPhone16 PM能便宜1500,如果門店有優惠的話還能再便宜500,八折就能拿下,相當於補貼2000,再辦個兩年免息,每月300多就能拿下16PM,嘎嘎香啊。

難怪這麼多人去排隊。

現場看了一下,國補是有限購的,每人一次機會,黃牛應該不多,主要還是消費者自用。

今天又看了相關報道,國產手機也是火得不行:

江蘇國補當天,小米在江蘇一天賣了18萬部總額突破一個億,太恐怖了。

這刺激效果槓槓的,據說外省沒有補貼到的都羨慕嫉妒恨,甚至還催生了外省代購的生意。

看來:

老百姓只是沒錢,並不是沒有需求。

這其實是好事,怕就怕老百姓沒了需求,怎麼刺激也沒用。

當年疫情放開時,有專家擔心所謂的疤痕效應,就是大家習慣了不花錢,這種習慣要需要5-7年才會完全消退。

不過當時餐飲的爆火馬上打消了大家的疑慮,但是隨後的消費降級和價格內卷,又讓人們擔心疤痕效應其實一直在持續。

從這次國家補貼的效果來看,也不用太擔心,大家需求旺盛得很。

之前一直呼籲發錢,其實補貼消費也是變相發錢,只不過在發錢的同時,還能撬動消費槓桿,一舉兩得。

買一部頂配的蘋果手機,國家就變相發1500,對於有需求的人,還是挺香的。

如果沒有手機和家電的消費需求,隨着補貼的範圍越來越大,總能拿到這筆錢的,這點倒不用擔心,區別在於多少而已。

買的多,發的多,這可能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發錢模式。

這些錢當然都是來自財政,屬於一攬子財政刺激計劃的一部分,目前已經成為刺激內需的重要抓手。

之前說過:

減少出口退稅,補貼國內消費,從補貼國外轉到補貼國內,已經是明牌了。

其他省市應該也會很快推進的,畢竟過年要到了,又是一個消費黃金周。

接下來就是期待還有多少刺激消費的措施,已經消費補貼可以擴大到多少範圍。

本周召開的兩個重磅會議,應該會釋放更多信號。

對了,本周是至關重要的一周。

過去的一周是地緣大周,短短時間四個國家接連出事,放在歷史上也比較罕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前聽的時候沒感覺,現在越來越有體會了。

而接下來的一周,將是中國至關重要的一周,兩場重磅會議將決定如何定調當前經濟形勢,以及如何應對複雜的外部形勢,也決定了明年上半年的政策空間。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中產先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210/214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