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
農曆十一月初六
23時17分
我們迎來大雪節氣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在二十四節氣中
大雪是第21個節氣
此時,氣溫將顯著下降
白晝也將更短
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
標誌着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大雪三候
/一候鶡鴠(hé dàn)不鳴/
大雪後五日,天氣愈發寒冷,連寒號鳥都不再鳴叫了。
/二候虎始交/
再五日,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但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三候荔挺出/
又五日,「荔挺」原本是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大雪民俗
醃肉
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着醃製「咸貨」。
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涼透後塗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經過一番製作,半月後取出,將醃出的滷汁入鍋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晾乾的禽畜肉,一層層碼在缸內,倒入鹽滷,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後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乾,以迎接新年。
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到了大雪節氣,河裏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大雪養生·三忌三宜三秘訣
大雪後,天氣陰冷,寒意凜然,一定要注意養生防護,牢記三忌三宜三秘訣,健康過寒冬。
三忌
1忌取暖過度
大雪時節,陰寒極盛,養生應避寒就暖,保護陽氣。但千萬不可取暖過度,如穿衣過暖、室溫過高、蒙頭睡覺等。否則會使體質下降,抗寒抗凍能力減弱,還容易上火傷元氣。
2忌晨練過早
《黃帝內經》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寒冬時節,要早睡晚起,藏養精神,等太陽出來後再活動。尤其是對晨練的人來說,更別外出過早,避免在低溫嚴寒中鍛煉。否則,不僅容易傷風感冒,也容易引發關節疼痛、支氣管炎等病症。
3忌情緒過激
情緒過激,可能引起人體生理能力的失調,從而引發或產生疾病。特別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過喜過怒,氣血上沖,危害極大。遇事心平氣和,穩定情緒,保持冷靜,才是卻病養身之良方。
三宜
1宜運動養陽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日裏,堅持運動,陽氣充足,才能精力充沛,身體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應選擇和緩的運動方式,如快走、太極、八段錦等。
儘量避免劇烈運動,否則大汗淋漓,容易損傷津液,陽氣外泄。
2宜進補養身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與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緊密聯繫。此時進補得當,對改善營養、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力有重要作用。
應因地制宜,科學合理進補,如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也要因人制宜,少年體健重養,中年損耗重調,老年體弱重保。
總之,任何進補方式都應對症適度,否則過猶不及,反而會損害健康。
3宜寧靜養心
《黃帝內經》有言:「心為君主之官。」冬季養生,不僅要保養身體,更要靜養心神。再加上晝短夜長,萬物蕭瑟,使人內心更容易低落壓抑。所以要讓自己寧靜下來,調神去躁,才能身心放鬆,血脈暢通。
可以讀書寫字、賞花種草、聆聽音樂、靜坐冥想,以忘憂忘煩,收心養心。
三秘訣
1多吃苦
俗話說:「入冬吃苦,來年不苦。」此時已是寒冬,更要多吃苦味食物,護養身體。因為冬季腎經最為旺盛,腎主咸,心主苦,腎水克心火。多吃苦味食物,可以助心陽,抵禦過亢的腎水,平衡五臟。
如芹菜、萵筍、蘿蔔、生菜、油麥菜等,既可以養心,也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生物鹼等,有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重功效。
2勤曬太陽
冬季曬太陽可以保暖生陽,驅走體內寒氣。還能輔助吸收鈣質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也有利於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但日曬時間不能過長,以身體有微微烘熱感為度,還要做好防曬,謹防曬傷。
3常泡腳
華佗在《足心道》中說:「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
要注意的是,泡腳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內為宜;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消化吸收;泡腳水溫不宜過燙,40度左右為宜。
大雪詩詞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大雪》
宋·陸游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對雪》
唐·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觀雪二首其一》
宋·楊萬里
坐看深來尺許強,偏於薄暮發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懶,一點風來特地忙。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
倩誰細橪成湯餅,換卻人間煙火腸。
《大雪書懷》
宋·范成大
天將奇賞發清歡,疇昔登臨插羽翰。
梅下尋詩騎馬滑,松梢索酒倚樓寒。
閉門老子愁無賴,返棹歸來興已闌。
聊掬玉塵添石鼎,自煎魚眼破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