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豆腐,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在過去,昂貴的肉類是富人的專享,而物美價廉的豆腐受到窮人的喜愛,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價格還便宜,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植物肉」。
豆腐是用大豆製成,還有大量的蛋白質、氨基酸、鈣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現代醫學證實,經常吃豆腐不僅可以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慾,還對牙齒、骨骼的生長發育非常有益。豆腐味甘性涼,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
所以豆腐也是我家餐桌上的「明星菜」,一周至少要吃5次,幾乎每天都要吃,可以做煎豆腐、炒豆腐、蒸豆腐、燉豆腐等等,都非常好吃。
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就喜歡給家人做一鍋熱乎乎的燉豆腐,吃起來又軟又嫩,鮮香入味,全家都搶着吃。不過,想要做出好吃的豆腐,一定要學會買豆腐。
買豆腐還不簡單嗎?很多人認為只要挑新鮮的就行了,其實不然。同一板豆腐,不同的部位口感不一樣,大家還不知道吧。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經驗,不懂的快學學吧。
小時候住在農村,村裏有個豆腐坊,至今已經有幾十年了,每次有人去買豆腐,老大叔都會問要哪裏的,邊上的還是中間的?不懂的都會說隨便。但大叔都會多嘴問一句做什麼菜,才會下刀切豆腐。人們再來買豆腐時,也都會誇大叔選的豆腐好。
難道邊上的豆腐和中間的豆腐不一樣嗎?我要告訴大家,區別大着呢,別再買錯了。
豆腐選「邊上」還是「中間」?
首先說一下豆腐的製作,大豆磨成豆漿,過濾掉豆渣,點入滷水凝固成豆腐腦。豆腐腦倒入紗布里,上面壓上板子和重物,直到豆腐成型。
目前市場上做豆腐,有的用的是箱型模具,有的直接用多層板子,成型效果沒有模具好。不管是哪種,重物都是壓在中間,所以中間會壓得更緊實,水分比較少,口感更老。
雖說豆腐腦上壓了一塊板子,但壓力並不是均勻的,邊上的壓力明顯要小於中間的,因此邊上的豆腐含水量要高一些,沒那麼緊實,口感比較嫩。
同一板豆腐,也有老豆腐和嫩豆腐之分哦。如果想要做煎豆腐、燉豆腐,建議買中間的;如果要做麻婆豆腐、豆腐湯,建議買邊上的。是不是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大的區別呢?以後別再買錯了。
不管是中間的還是邊上的豆腐,一定要吃新鮮的,什麼樣的豆腐最新鮮?當然是自己做的呀。下面我來教大家「自製豆腐」,方法很簡單,豆香味十足,特別好吃。
【做豆腐】
豆腐最好吃的做法是什麼?秋冬季節是吃螃蟹的時候,教大家做一道鮮掉眉毛的「蟹黃豆腐」,太好吃了,沒吃過的一定要吃一次。
【蟹黃豆腐】
準備大閘蟹、嫩豆腐、澱粉、食鹽、料酒、胡椒粉、米醋、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