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晚上不睡,早上崩潰」,每個熬過夜的朋友,一定體驗過那種從頭到腳都不舒服的感覺。
而精神上的崩潰,情緒上的低迷只是熬夜後遺症的「冰山一角」,更大的身體危機還會接連擊垮你。
睡眠是修復免疫力的基礎途徑之一,長期缺乏睡眠容易導致免疫系統失控,造成無法預估的後果。
一項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開展的研究發現,僅熬夜4天,死亡率就高達80%。
研究人員首先建立了一套睡眠剝奪系統,讓實驗小鼠每天23小時保持清醒狀態(幾乎不睡)。
結果在短短4天的時間裏,這些被迫熬夜的小鼠死亡率達到了80%。其中,最早的死亡時間發生在睡眠剝奪後的第3天。
在死之前,這些小鼠也陸續出現了「臨終反應」,例如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喪失平衡能力等等。
關於小鼠的死亡原因,研究人員進行了兩次猜想和驗證。
第一輪死亡猜想的依據是此前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成果:小鼠熬夜致死,原因不在大腦,而在腸道中活性氧(ROS)的積累。可研究人員使用抗氧化劑中和ROS之後,被剝奪睡眠的小鼠仍然無法避免死亡。
經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熬夜的小鼠出現了全身器官損傷以及炎症細胞浸潤反應,第二個可怕的答案浮出了水面。
最後,研究人員在小鼠體內確實發現了誘發細胞因子風暴的2個標記物:促炎調節因子IL-6和IL-17A。
至此,睡眠不足誘發細胞因子風暴,引起免疫崩潰致死的科學依據終於被找到了。
極端的睡眠缺失可能致命,偶爾的睡眠不足同樣也要命!
一項涵蓋1958名成年人的觀察研究顯示,睡眠不足的危害(睡眠≤6小時),在第二天就會明顯地反應出來。
心理方面:更容易陷入消極情緒,變得緊張易怒、沮喪焦慮。
生理方面:出現明顯的頭暈頭痛、背痛或腸胃不適。
如果你無視身體的警告繼續熬夜,那麼在睡眠不足的第3天,身體不佳的狀態會達到頂峰,病情更加嚴重,同時併發症也會增多。
總說熬夜危險,那麼一個新的問題又來了:怎麼樣才算熬夜?不少人雖然每天晚睡,但也會晚起,一天能保障7小時左右睡眠時間,那這種算熬夜嗎?
關於熬夜的定義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但歸根結底要看3點:
對於正常成年人來說,如果睡眠時長≤6小時,就屬於睡眠不足了,只有每天達到7-9小時的睡眠時長,才算睡得飽。
如果睡覺時經常早醒或噩夢纏身,醒來後渾渾噩噩,這個就屬於睡眠質量差。如果偶爾做夢,但隔天醒來依然精神飽滿,就算睡得好的標準。
每天在同一個時間點入睡和起床,周末不會間歇性地晚睡和睡懶覺,這個才叫睡眠規律。
知道熬夜定義後,再回頭看剛剛的問題,如果你每天晚睡晚起,但能睡夠7-9小時,並且長期能夠保持相對固定的睡眠節奏,那這就不算熬夜。
不過結合實際來看,大多數人有晚睡的習慣,但卻沒有「晚起」的自由,打工人有固定的上班時間,學生要按時上課,每天睡不夠是常有的事,熬夜不可避免。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大家每天還是儘量早點睡,放下手機,睡前看看高數教材,聽聽英語聽力,眼睛一閉,說不定很快就能睡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