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源,用五十二年的執着等待,換來了十二年與愛人的相依。等待愛情,也許很苦。可是,這種等待,就是愛情本身。
等待本身就是一場愛情。
小時候同大人一起聽越劇《王寶釧》,聽得雲山霧罩,加上大人講解,倒也明白大意,對這個在寒窯中等待夫君十八年的苦逼女子既佩服又無法理解。六千多個沒有電話、沒有微信、沒有性、又看不到希望的日日夜夜裏,她是怎麼熬過來的呀!是不是像許茹芸所唱:沒有星星的夜裏,我用淚光吸引你……
後來,一度迷戀民國文學,又因為粉張愛玲的緣故,了解到一段幾乎用等待貫穿始終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源。
張茂源在當時無疑是一位出身名門又留學海外的知性白富美。她的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晚清重臣李鴻章。不過如此高貴出身,很不幸地成為她日後愛情的絆腳石。
身處封建社會,張茂淵卻是一個自立自主有思想的女性。有一段時間,生活十分拮据,她便去無線電台報告新聞、誦讀社論,每天工作半小時,薪水卻很高。她如此感慨:「我每天說半個鐘頭沒意思的話,可以拿到幾萬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說有意思的話,卻拿不到一個錢。」
有時,她也會說一些諸如「冬之夜,視睡如歸」這樣的俏皮話。
年輕時期的張茂源,姑侄倆的韻味很神似
張茂源(左)與小時候的張愛玲(中)
青年張愛玲與姑姑張茂源
有人用「濕冷」一詞形容她的清高孤傲。誠然,從張愛玲描述她姑姑的字裏行間,不難看出,張茂源的確給人涼薄高傲不易親近的印象。誰又能料到,這樣一個表面看似冷漠似冰的女子,內心燃着一炬熾烈火焰,緘默不語,兀自封存着,關照着,藉此抵擋無情歲月抗拒流逝光陰,等待了一場看不到盡頭或許今生不可得的愛情?
(張茂源在自己設計的住房裏)
邂逅
那一年,張茂淵25歲,在開往英國的輪船上遇見大她一歲的李開弟。一個是風華佳人,一個是英俊才子。一個是一見傾心,一個是一見鍾情。旅途漫漫,相談甚歡。海風習習,李開弟深情地用英語為張茂淵朗誦了拜倫的詩歌。愛,從此萌動。故事,亦從這裏逶迤向前……
相離
也許有猶豫,也許有不甘,然而遵循父母之命的李開弟,最終還是選擇跟另一個叫夏毓智的女人執手成婚過起家家,他跟張茂源的星星之火還沒來得及燒成燎原之勢態就已被無聲撲滅……另外一版本則是,作為激進青年的李開弟得知張茂源外祖父乃賣國賊李鴻章時,幼稚且偏執的熱血思想壓過兒女情長,他介意她的出身,毅然決然地親手扼殺了兩人的愛情。
等待
風起雲湧,紅塵滾滾。於歲月面前,真相已不重要,事實就是,從此開始,風華正茂的才情四溢的張茂源陷入一場一個人的等待,猶如黑夜,看不到希望;宛如深淵,觸不到方向;仿佛一場盛宴,繁華又蒼涼。
她對李開弟說,今生等不到你,我等來生。如此堅毅決絕。
等待是迷人的憂愁,等待是誘惑的煎熬。
她給張愛玲寫信:人生自守,枯榮勿念。
52年,也有活色生香時的歡樂。
52年,也有波瀾不驚時的平淡。
52年,更多是孑然一身的孤獨。
不曾改變的是張茂源的痴情等待。這個女人的臉是冷的,心是燙的。
李開弟的妻子夏毓智在臨終前拉着張茂源說了這麼一段話:你作為李開弟的初戀情人,是那麼地專注於愛情,在長達52年不間斷的交往中,你沒越雷池一步,這點是我在暗自觀察中的深刻認識。我將不久於人世,我過世後,希望你能夠和李開弟結為夫婦,以了結我一生的宿願,否則我在九泉之下會死不瞑目。
相守
苦等52個春夏秋冬,18980個日月星辰,最終,讓這個為愛勇敢的女子在今生等到了,儘管有點晚。
那一年,張茂源78歲,已然雞皮鶴髮,披上了婚紗也有新娘的嬌羞與可愛,五十二年的痴情等待,換來十二年的相依相守,直至終老。她與她的李開弟演繹了一段傳奇色彩的耄耋佳緣。
歷經顛沛流離與文革浩劫的世道,人生至此,得以圓滿。
(修成正果的張茂源與李開弟)
上學時期讀杜拉斯的《情人》,少女心情竇初開,對其中一句話一讀傾心:等待一次愛情,也許永遠都沒有人,可是,這種等待,就是愛情本身。
如此看來,張茂源的愛情早就開始了,啟於在船隻甲板上與李開弟相視而笑的某一刻,一個人把這場轟轟烈烈又冷冷清清的愛情談了五十二年,之後,李開弟才參與進來……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才子柳永在為哪位佳人吟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向來豪邁示人的青蓮居士也有柔情一面。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這又是哪位深閨女子的期盼與幽怨?
……
等待,似乎從來都是愛情相依相隨的好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