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糖尿病是睡出來的?研究發現:這4種睡眠方式,可能會誘發糖尿病

說到血糖的影響因素,大家腦海里第一個出現的就是「飲食」,其實佔據我們1/3時間的睡眠,對於血糖的影響同樣不小。老話更是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可見睡覺的重要性。

睡覺不好的人,血糖更容易產生波動。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實,睡覺與糖尿病風險之間有着息息相關的聯繫。

一、研究發現:糖尿病有可能是睡出來的!

2024年3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公開》上發表了一項為期12.5年的研究,研究人員將對24萬名年齡在38~71歲的參與者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吃得再健康,睡眠不好也容易導致糖尿病。

具體來看,調整生活方式、基本健康情況、慢性疾病患病史等干擾因素後,睡眠時間短與2型糖尿病風險上升相關,睡眠時間越短風險上升越高,且健康飲食無法抵消睡眠不足所帶來的風險。

北京朝陽醫院西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高珊表示,長期睡眠不足可引發一系列負性生理改變,包括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腎上腺素、皮質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等,從而引起胰島素抵抗。

一旦發生胰島素抵抗,會讓胰島素對於葡萄糖的攝取率和利用率下降,身體會代償性分泌大量的胰島素,進而產生高胰島素血症。長期沒有得到改善,就會演變成糖尿病。

既然睡眠不足會增加糖尿病風險,那是不是說明睡得越多越好?

當然不是,研究發現睡眠持續時間和糖尿病的發生呈U型相關性,睡眠時間7~8小時的人群糖尿病發生風險最低。睡眠每減少一小時會導致風險增加9%、每增加一小時會導致風險增加14%。

不少人工作日經常睡眠不足,想着周末的時候把覺補回來,這樣可行嗎?

2022版《ADA/EASD: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管理共識》中指出,僅憑周末「補覺」不足以扭轉睡眠不足所帶來的影響。要延長睡眠不足者的睡眠時間,才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

二、除了睡眠不足,愛這樣睡覺的人血糖更高

錯誤的睡眠習慣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影響胰島細胞功能和胰島素分泌,還可能打破體內激素的晝夜分泌節律,從而升高血糖。

因此養成個良好的睡眠習慣至關重要,除了睡眠不足外,出現這些問題也要及時改正。

1.睡覺愛打呼嚕

多項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且與患者血糖控制差、併發症發病率增加存在相關性。

這是因為胰島素抵抗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與糖尿病專家共識》內指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的患者要考慮是否罹患2型糖尿病,兩種疾病的診治建議同步進行。

2.習慣晚睡晚起

《內科醫學年鑑》上的研究指出,相較於早睡早起的人,習慣晚睡晚起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72%。

因為晚睡晚起會導致晝夜節律與外界環境不同步,從而擾亂體內的能量平衡,促進糖尿病的發生。

3.習慣開燈睡覺

《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一項研究稱,開燈睡覺不僅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生風險,還會損害心血管健康。

這是因為開燈睡覺的人第二天醒來後胰島素抵抗會明顯增加,更容易出現血糖失控,時間長了則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除此之外,開燈睡覺的人晚上的心率也會增加,對心血管產生不好的影響。

三、睡覺時出現4個表現,或許是高血糖在提醒

生活中偶發性的血糖上升無需過多擔心,身體可自我調節恢復正常。但如果是長久性的血糖超標,則需要警惕糖尿病來襲的可能性。

在糖尿病前期或罹患糖尿病時,身體會在睡眠時發出這4個信號。

1.口乾口渴

在夜間睡眠狀態下,總是會被渴醒,很可能與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血液內的糖濃度上升、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相關。

2.頻繁起夜

胰島素功能減退會讓血糖濃度上升,而血糖具有滲透性利尿作用,會讓患者的排尿次數增加。在夜間睡眠時,頻繁的起夜一定要提高警惕。

3.皮膚瘙癢

血糖過高會刺激皮膚的末梢神經,讓皮膚出現異常的瘙癢感。且血糖過高還會影響到自主神經功能,會讓皮膚出汗減少引起瘙癢症狀出現。

4.消瘦乏力

糖尿病患者無法充分吸收食物內的葡萄糖,導致產能不足,哪怕是睡得很久,日常會有明顯的疲勞、乏力感,體重也會明顯下降。

隨着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我們更得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除了日常的飲食外,晚上的睡眠質量也不能忽略,除了保證睡夠7小時,還得做到早睡早起,抹黑睡覺,如果出現睡眠呼吸問題,要儘早就醫治療。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830/209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