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皇帝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從國外引進名為「卓影辟邪」的武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古代皇帝聽政時,背後兩側總有人拿着「大扇子」伺候,大陸北京故宮導遊房博指出,這個扇子其實是從武器演變而來,明朝永樂皇帝在發動靖難之役後登基,每天都害怕有人刺殺自己,於是從國外引進了名為「卓影辟邪」的一長柄三刀刃武器,再偽裝成類似扇子的造型,以保護皇帝的安全。
房博指出,明朝政治家陸容編撰的史料筆記《菽園雜記》提到,「奉天門常朝,御座後內官持一小扇,金黃絹以裹之。常聞一老將軍雲,非扇也,其名卓影辟邪。永樂間外國所進,但聞其名,不知為何物也。」指明朝皇帝御門聽政時,背後兩側各有一人拿着一把「大扇子」,據說是永樂年間從國外引進,名叫「卓影辟邪」,但不知道具體作用。
大陸歷史學家單士元研究後指出,「卓影辟邪」是個一長柄三刀刃的武器,因為害怕傷害皇帝,所以平時會用鐵線包起來,外面再套一個黃布罩子,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舉著「卓影辟邪」的人就能甩開罩子、使用武器。
房博解釋,永樂皇帝是發動靖難之役後才登基,但上一任皇帝建文帝不知所蹤,讓永樂皇帝始終心懷恐懼,擔心有人會刺殺他,比如名叫景清的官員,就曾帶利刃上朝,想要當眾行刺,所以永樂皇帝為了自身安全,從國外引進了「卓影辟邪」保護自己。
不過到了宣德年間,永樂皇帝的孫子即位,反對勢力已經差不多消滅,不再威脅皇帝的安全,所以「卓影辟邪」逐漸演變成大扇子,搧風后可以加強室內空氣流通,因此命名為「避瘟扇」,能夠保護皇帝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