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警報拉響,這座330萬人的大城市,正在消失

全球多了一個正在「消失」的大城市。

公開信息顯示,基於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韓國第一大港口兼第二大城市釜山開始進入「消失階段」。

根據韓國僱傭信息院發佈的報告,釜山人口從1995年的388萬減少至2023年的330萬。截至今年3月,釜山65歲及以上人口已佔該市總人口的23%。

按照聯合國定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時,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因此,釜山已進入「超老齡社會」。

而所謂一個城市的「消失風險指數」,指的是把20歲至39歲的女性人口數量除以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的得數。這一指數超過1.5屬於低消失風險,位於1.0至1.5為正常區間,位於0.2至0.5被視為進入消失階段,0.2以下為消失風險高。而釜山的消失風險指數達到0.490,更是低於韓國全國平均水平(0.615)。

釜山的境遇只是韓國人口現狀的一個縮影,英國牛津大學人口學家大衛·科爾曼曾預言,韓國可能成為全球首個自然消失的國家。

01韓國在不斷「變老」

回看過往的數據,伴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韓國的老齡化程度越發嚴重。

首先是出生率的持續下滑。2023年韓國以居民登記為基準的新生兒登記數為23.5萬名,總和生育率為0.72,創下歷史新低。

來看今年,韓國第一季度總和生育率為0.76,同比減少0.06,創下同期最低紀錄。而通常來說,一個國家需要保持2.1以上的總和生育率,才能維持人口數量相對穩定。

按照聯合國世界人口預期報告顯示,按生育率連年下降的趨勢判斷,2022~2100年韓國人口將減少53%,從5182萬降至2410萬。

另一邊是老齡化加重。根據韓國《2023年末居民登記人口統計》顯示,韓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6萬餘人,總數達973萬人,佔總人口的19%。這一數值在2015年為13.2%,2020年為16.4%,2022年為18.0%,顯出逐年上升之勢。

同時,2023年韓國70歲以上人口比2022年增加23萬多人,總數達631.9萬人;同期20歲年齡段人口減少約22萬人,總數為619.7萬人,這是韓國70歲以上人口首次超過20歲年齡段人口。

而低出生率和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帶來的是人口數量的直觀減少。

根據韓國行政安全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居民登記人口為5132萬人,比前一年減少11.3萬人,降幅為0.22%,已連續第4年出現人口數下降。

紐約時報》指出,韓國因低出生率而導致的人口下降速度,比14世紀消滅了歐洲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還要嚴重。

為什麼韓國人不生了?這一問題背後的原因複雜,但有幾點十分明晰。

我們當然不能忽略婚育觀念轉變、性別不平等、職場壓力等多重因素,但在韓國,生育成本高昂成為了一大「絆腳石」。

根據育媧人口研究報告,韓國是全球育兒成本最高的國家,養育一個孩子至18歲的成本約為3.65億韓元(約合190萬元人民幣)。

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韓國政府在過去的16年內投入了280萬億韓元(約合1.46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生育,超過韓國一年GDP的十分之一,但效果不盡人意。

所謂的「生育成本」,不僅包括從懷孕到分娩的成本(即「生的成本」),也包括養育和教育成本(即「育的成本」)。其中的教育成本無法忽視。

韓國是個很「卷」的國家,「一考定終身」的觀念凸顯。韓國的大學錄取率超過70%,長期位於經合組織國家中的前列。韓國統計廳國家統計門戶和Microdata的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的就業人口總數為2841.6萬人,其中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者為1436.1萬人,佔比50.5%。

然而,學生們更嚮往的是超一流的「SKY學校」:首爾國立大學、韓國大學和延世大學,錄取率僅有1%,卻為本國培養了70%的財閥企業高管和80%的司法部門公務員。

為了站上金字塔頂端,學生和家長都很拼,用一句話就是「睡3個小時,有機會進入SKY學校,成為「人上人」;睡4個小時,有機會考入其他大學;睡5個小時,就不要夢想能上大學。」

根據韓國教育部和統計廳相關數據,韓國2023年小學、初中和高中生的課外輔導支出總額達到27.1萬億韓元(約合143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創下新高。

面對如此高壓,很多人選擇推遲甚至放棄生育計劃,就地躺平,社會問題越發深刻,尹錫悅此前宣佈由於人口持續減少,韓國進入了「人口緊急狀態」,提出要抓好三大重點任務,即實現工作和家庭兼顧、減輕養育壓力、解決住房問題。此外,7月1日新設人口戰略企劃部。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人口是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也是資源分配、環境保護、社會保障、教育就業等多方面政策制定的關鍵因素。人口減少不僅可能導致勞動力短缺,削弱經濟增長潛力和創新能力,還會加劇社會養老負擔,對養老金體系和醫療衛生資源構成巨大壓力。

日本曾因少子化帶來危機,「失去了30年」,目前韓國也陷入相應的困境之中。

02高精尖產業人才被「掏空」

韓國曾作為「亞洲四小龍」,有過令人矚目的經濟奇蹟。其出口依賴型的經濟走勢一般是全球景氣度的晴雨表,被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

近年來,韓國經濟整體在降溫。基於出口低迷、全球貨幣政策長期收緊等因素,2023年韓國GDP為1.71萬億美元,經濟增速1.4%,雖符合預期,但明顯放緩,低於2022年的數據(2.6%)。

而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等大背景下,各國競爭日益激烈,韓國製造正在直面殘酷的現實。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出口額為6326.9億美元,同比減少7.4%;進口額為6426.7億美元,同比減少12.1%,對外貿易連續兩年出現逆差。

引人注意的是,根據韓國經營者總協會發佈的報告顯示,韓國六大尖端產業——半導體、顯示器、電池、未來汽車、生物和機械人在全球的出口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8.4%降至2022年的6.5%,降幅高達25.5%,顯而易見,韓國在關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減弱。

要知道,貿易是韓國經濟的重要驅動引擎,科技是其出口的基石,而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

人口紅利一旦消失,勞動力供給下降,老齡化加劇,疊加製造業難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就業,科技創新和研發生產力放緩,在一定程度上會壓制生產率的增長,其產業鏈、供應鏈更容易缺乏穩定性,不利於經濟增長。

自2014年產業結構調整以來,2023年韓國製造業60歲以上從業人口數量首次超過青年從業人口數量。韓國民間智庫朝鮮半島未來人口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2023年韓國勞動力人口(15歲至64歲人口)為3657萬,預計到2044年將減至2717萬人。

缺人自然要搶人,韓國勞動密集型行業將進一步擴大對外籍勞動者的僱傭規模,2024年將引入16.5萬外籍勞工,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韓國央行發出警告,如果韓國政府不能採取有效措施提振生育率,該國經濟將在2050年出現負增長。

俗話說,一個硬幣有兩面,人口紅利的消失也需要辯證看待,這也將帶來新的經濟發展機遇,比如,倒逼製造業轉型升級。互聯網技術的飛躍帶來自動化、智能化,可以填補勞動力缺口,優化現有的產業結構,發展以技術為核心的高端製造業是趨勢。

根據韓國中小企業風險部發佈《新數字製造革新推進2027戰略》,計劃通過政府、民間、地方三方協作,加快數碼化轉型,實現製造業創新發展,到2027年培育25000家數字製造革新企業。

事實上,韓國正在積極出台政策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以推動產業和社會的AI變革。根據史丹福大學發佈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韓國以每10萬人10.26項人工智能相關專利的數量領先於全球。

韓國企業也在探索AI技術在生產環節的應用,例如,現代汽車已在整車生產、質量檢測等環節廣泛使用AI系統,試圖降本增效提質;三星電子將AI技術應用於DRAM設計自動化、晶片材料開發、晶圓代工良率提升、量產和晶片封裝。

眾所周知,半導體是韓國經濟的關鍵支柱,韓國在存儲晶片上一枝獨秀,三星和SK海力士兩大巨頭佔全球存儲晶片市場近七成的市場份額。受益於人工智能的發展熱潮帶動晶片需求的強勁反彈,今年6月韓國半導體出口額同比增加50.9%,達到134.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隨着全球人工智能終端設備數量的增長和邊緣計算需求的提升,全球對人工智能晶片的需求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Tractica公佈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晶片市場規模將突破720億美元。

在AI晶片方面,韓國的藍圖很大,到2027年的未來三年將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69.4億美元,目標是到2030年韓國AI晶片在國內數據中心的市場份額從幾乎為零提高至80%,實現本土化供應,甚至希望成為全球三大AI強國之一。

願景很美好,但實現起來不容易。

根據澳大利亞國家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數據,未來5至10年,「先進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領域排名前五的國家將依次為美國、中國、印度、德國和意大利,韓國卻不見身影。

除去受制於全球複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和競爭形勢,韓國的支柱產業發展正面臨着高質量人才短缺的困境。

就拿半導體來說,根據韓國教育部發佈的半導體行業勞動力市場報告,到2031年,韓國半導體行業將面臨56000人的勞動力缺口,2022年這一數字為1784人,十年時間這一缺口將擴大30倍。

缺人一向是半導體行業的痛點,面對低生育率的嚴峻形勢,韓國不僅自身在短期內無法培養出足夠多的高精尖人才,其半導體人才也在被挖走,三星和SK海力士已成為重災區。

近年AI大熱,DRAM及NANDFlash在各類AI延伸應用,在這一方面韓國自帶優勢,其相關技術人員自然成為了被人爭搶的「香餑餑」。

人口的轉變關乎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全局,韓國的人口困局並不是個例,目前多國都需要接受低生育的現實。人口紅利的消失,對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出了迫切要求。地方政府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應提前佈局和規劃相關產業,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以及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等措施,為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前瞻經濟學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731/208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