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關於中國高考,你只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中信銀行副行長、華夏銀行副行長、成都農商銀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副司長……等。

最霸氣的就是這個字:等。

03

只要能考上大學,上學不要錢,畢業包分配,還能拿城鎮戶口。這樣的好日子沒持續多久。

1985年,國家推出了接受分數偏低自費生的雙軌制,開始琢磨起收費辦學的路子來。

這時還沒多少人願意報自費生,因為儘管降低了分數線,但待遇差別相當大:

不安排住宿,不享受公費醫療,不享受假期火車票減價待遇,畢業不包分配。

一共四條,比吳老師的泡妞原則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還多一條。就畢業不包分配這一條,大學就沒法安心談戀愛。

1987年,公費生的分配也出現了寒潮,當年有5500多名畢業生被用人單位退回。

北大被退回的就有58人,人大50人,復旦62人。專業不對口,名校也不行。

武漢一名讀師範的大學生,被退回的理由是:

當教師外貌欠佳。

大家明白了,這個國家已經過了大面積缺人,是個大學生就要的時期,從包介紹對象的乙方升級成了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甲方爸爸。

高考能選個好志願,直接決定了你未來在鄙視鏈的哪一層。

跟「外」沾邊的專業火到了後來的整個90年代初。因為入世談判、外匯改革帶來的新風口,這些專業的學生還能搭上分配的最後一班車,輕鬆進到正缺人的對外經貿系統。

有個西安男生,1987年考上的大學。他從小父親去世,經常被哥哥打得滿臉是血,想逃到南方去。為了讀外貿專業,他報了杭州電子工業學院。

他們班是那一級里的最高分,全是重點分數線錄取進去的學霸。進他們班還得要求顏值,形象都得是大城市去的。一個班就給他們配了7個班主任。

用他的話說:

有一個學生英語入學時就已經達到畢業水平,另一個背過最厚的那本《英漢大詞典》。

(畢業)絕對是派出,出國、電子工業部、大企業,全部是派出,當時牛逼的不行。

我們班女生特牛逼,腦袋往上看,別的男生看不上。

上大學前他哥哥找他談了一次話,說:

上了大學,我不再打你了。但你要在大三之前搞對象,我打斷你的腿。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沒堅持住。大一就開始搞對象,跟隔壁班的一個女詩人。

那不是他第一個女朋友,但是他的第一次。

後來又搞了搖滾樂。他叫鄭鈞。

鄭鈞上大二那年,國家本來計劃招收1.7萬自費生,結果收了10萬。其中80%讀的都是財經、外貿、外語等熱門專業。

今年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那是你們還沒看到明年。

1990年,北京一位考生考進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入學之前要先在北大讀兩年預科。

結果,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報到地點那一欄寫着:信陽陸軍學院。

這年,考進北大和復旦的學生有一項特殊優待,軍訓一年。

因為這場軍訓,這位考生的身體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身高180,體重108。一年後,身高沒變,體重150斤。

基於這一年的經歷,他後來寫了本小說,叫《北京,北京》。小說又被拍成了電視劇,起了個特別文藝的名字,《春風十里,不如你》。

如果實事求是,應該叫《信陽信陽》。

1992年高考,北大、復旦的招生直接撲街。

特別是北大,在浙江、湖北等9個省足足少招了170個人,最後把分數線降得跟一本分數線都持平了,往年不高個三五十分門都沒有。

北大和復旦立刻就坐不住了,一起向國家教委報送了《關於調整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兩校新生軍政訓練的請示》。

以後,軍訓就從一年改為了一個月。

鄭鈞到底是大城市來的,對自己將來去哪裏、報什麼專業都門兒清。那些農村小地方來的考生因為信息閉塞,就吃虧了。

也是這一年高考,一個江蘇宿遷的農村考生考了個全市狀元。他的成績,清華北大隨便報,但最後報了人大社會學系。

因為他想當官。以為社會學就是管理社會的,肯定能當官。

上了大學他才知道,社會學研究的是一個村子多少男的多少女的,跟當官沒有任何關係。而且這個專業特別不好找工作。他本科畢業就開始創業,搞了個企業……

當然,這個故事你聽過。這就是大強子和他的京東

但你一定不知道大強子一位同班同學的故事。

這位同學比他有韌性,從本科一直讀到了博士畢業,都是社會學專業。

現在,這位同學在京東擔任副總裁。

04

1995年,國家教委發佈了一個通知,《關於大力辦好普通高級中學的若干意見》:

大部分普通高中,可以通過分流,辦成兼有升學預備教育和就業預備教育為主的學校。

在學好普通高中基本文化課程的前提下,有側重地為學生就業做好思想、心理、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準備,為各行各業培養具有較高文化基礎知識的勞動後備力量。

這一下,學校就有權力讓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變相退學了。

雖然強調了分流必須本着學生和家長自願的原則,但自願的定義是什麼就另說了。特別是一些本來就想方設法追求高考入學率的地方,這下算是拿到批示了。

一個縣城裏的高校,為了把個別難纏的、非認為自己有可能超常發揮的學生分流出高考之列,直接讓醫院給他們開了一張弱智和「神經有問題」的診斷證明。

2000年,一個北京女孩直接把她的高中告到了法院,因為分流。

起訴書上寫着:

在高二升高三時,學校怕一部分學生考不上大學,影響高考升學率,就故意出高難度試題,包括她在內的幾十名學生因不及格無法升入高三……

這時候,其實她已經通過轉到別的學校,考上了大學。

就在這前一年,因為一封信,分流政策被取消了。

寫信的人叫湯敏,他的title十分高大上,亞洲開發銀行駐北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

這封信上,他列舉了5個理由,句句戳到當時領導的痛點,什麼工人下崗、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方向只有一個:讓大學擴招。

後來,湯敏有了一個新外號:

高考擴招之父。

高考擴招,很快引起了一系列連帶反應。

1997年,北京頒佈了一項政策。

這項政策,今天看來,比西二環的房子4000一平米還要不可思議。然而它們都是真的。

外地人員在京郊指定的小城鎮試點投資25萬元至50萬元不等,再在當地購買一套住宅,便可獲得北京市城鎮戶口。

這時的北京,還沒有按五環劃分鄙視鏈,因為四環還沒修完。唱五環之歌的岳雲鵬還要再過兩年,才從我大河南來石景山當保安。

這一年,北京的高考也沒有開始自主命題,用的還是全國卷,但錄取分數早已不比當初。

北大這年在北京的理科錄取分數線是562分,但在湖北是613分。

湖北人先別哭,你們不是最慘的。

宋喆,也就是王寶強前妻的前情夫,是個北京人,畢業於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多年之後,這所學院的錄取分數線,依然昭示着什麼叫生在哪裏就是一個階級。

不過,要是生在河北,估計他也當不上王寶強的經紀人,不用去牢裏再復讀6年了。

北京的這項政策很實在。所謂買房辦戶口其實辦的是小城鎮戶口,要經過五年才能變成北京市正式居民,但在這五年裏,不影響孩子以北京生源的身份報名高考。

這個辦法,很快就流傳到了天涯海角。

1999年,海南正面對着房市崩盤帶來的一地雞毛,光滿地的爛尾樓就有1000多萬平方米。

看到出了戶口政策的北京,排隊買樓的人都排到3年後了,海南想出了一個主意,出台了《海南省擠壓商品房轉化為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明確規定:

凡購買25平米積壓商品房的給予1人入戶指標......在校學生從入戶之日起在普通高等院校入學考試、中小學入學等方面享受與當地戶籍人同等待遇。

雖然海南的高考錄取分數線沒法跟北京比,但跟河南山東比起來還是能差出個作文分的。

果然,5年時間海南就處理了80%的積壓商品房。

這個方式屢試不爽,天津後來也學會了,還直接把廣告打到了北京,廣告語赤裸裸的:

北漂的孩子永遠考不過北京的孩子?錯!……

沒有這麼多血本的家長,盯上了另一個高考窪地:西部。

2003年,教育部收到一個舉報:

山東東營某中學,一個班75名考生,有70名都轉到了新疆和西藏,以當地生源的身份參加高考。

這些省份的錄取分數線,比山東要低100到200分。就連山東隔壁的安徽,錄取分數線也要低50-60分。

當時從山東濟南到西藏林芝,要先飛到重慶,再飛到拉薩,最後坐大巴再到林芝,整整耗時3天,到了還有高原反應。

但即使這樣,也擋不住滾滾而去的山東學生。

前一段時間,武漢、西安等城市瘋狂搶人,恨不得上街看到個大學生就拉去派出所辦戶口的時候,濟南、青島卻是一片沉默。

很多山東人,在朋友圈轉發相關消息的時候會加一句評論:

山東高考了解一下?

05

1999年高考語文結束後,出題人被考生罵慘了。

因為,作文題目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隨着人體器官移植獲得越來越多的成功,科學家又對記憶移植進行了研究。據報載,國外有些科學家在小動物身上移植記憶已獲得成功......

假如人的記憶可以移植的話,它將引發你想些什麼呢?

這跟平時訓練的套路完全不一樣,光糾結是寫議論文還是記敘文就夠考生痛苦了。

但有一個山東考生,露出了詭異的微笑。

因為,他經常看《科幻世界》,提筆就寫了一個有反轉的愛情故事,差2分滿分。

一周前,《科幻世界》雜誌上,卷首文章講的就是通過記憶移植來實現人類長生不老。同時,在「每期一星」欄目發表的《心歌魅影》,也是以記憶移植為題材的科幻小說。

《科幻世界》就這樣號稱押中了高考作文題,銷量從不到10萬冊一下增加到36萬冊。

這位山東考生最後考進了海南大學讀法律,他的理想是北京電影學院,但這年北電在山東乾脆不招生。

至少在高考這個事上,山東人是沒有資格鄙視我們河南人的。

20年後,他拍了部跟科幻有關的電影,票房逼近50億。怪不得我的同事,學哲學出身的令孤老師經常說,人生就是一個8字。

這篇作文題在當年反響很大,被好多提高記憶力的保健品蹭熱點打廣告,救活了很多瀕臨倒閉的養殖場。

《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稱:

命題之新奇,之「異類」,雖屬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這是高考改革的必然突破,更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一次戰略性突圍。

但中青報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

2000年,高考語文出了一道常識題:巴金原名叫什麼?

標準答案上寫的是李芾甘,巴金的字。

這題就算讓巴金來也做不對。

最後,教育部考試中心不得不公佈:有兩個正確答案。

關於高考語文試卷的爭議,一直沒有斷過。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曾做高考語文試卷說:

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題目要求就費了極大的勁,有的至今也沒有弄得太清楚。

北師大中文系教授童慶炳做題後說:

連大學者蔡元培都可以認為《紅樓夢》是康熙朝政治小說,你有什麼理由把對某篇作品的理解「定於一尊」?

莫言指導他女兒寫作文,結果被老師在評語裏寫:

沒有一句不是病句。

後來莫言的女兒給老爹當了經紀人,估計改老爹作品裏那些病句就夠她忙活的。

更坑的是,有一年福建高考語文卷中一道閱讀題用了老鄉,前中青報記者林天宏的文章。結果本尊親自出面做了一遍,發現只拿了一半分。

比如:第15題:

作者為什麼兩次提到6月13日那場大雨?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是:開頭用雨中正陽門的箭樓修繕,引出下面文中的話題;結尾雨引出朱啟鈐故居的雜亂;二者通過「雨」聯繫在一起,撫今追昔,深化了主題。

林天宏老師公佈了官方答案:

真正的原因是,我寫稿時窗外正好在下雨。

06

2019年,河南的高考人數第一次突破了100萬。

要是今年參加高考,劉震雲別說北大,連河大都考不上。就憑他那兩條腿上的小抄,監考攝像頭一抓一個準。

如果時間統統錯一年,只有一年,俞敏洪可能就真的上了常熟師專。

或許,他後來能再抓一把時代的韁繩,去了「新北方」當英語老師,因為只會上課不會講段子,一直默默無聞。

李同學很可能被安徽師範學院錄取,畢業後當了一名光榮的鄉村教師。因為你就是牛頓轉世,北大也不會招一個非第一志願的考生。

肖同學真的讀了第一志願中文系,後來因為炒股賠了錢,整天罵證監會的領導,還把他們編進各種網絡小說。

馬同學第三次高考還是沒考上,後來開了個雜貨店,時不時跑義烏進進貨,嘟囔着天下的生意怎麼這麼難做。

大強子沒讀社會學系,後來拿全額獎學金出國念書,期間參加了一個學校的項目,整天帶女學妹陪商業大佬吃飯。

郭同學作文寫跑題了,海南大學也沒考上,一心放不下電影夢,後來在電影《流浪月球》裏當了個群眾演員。

……

那場考試,改變了一切,也塑造了今天我們的這個社會。

每一次高考,都是特殊時代的特定產物,都烙着那個時代的烙印。稍稍改變一下某些要素,就影響了無數人的命運。

時代這趟列車,當時沒擠上去,車門一關就真的開走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8字路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7/206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