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有話好好說——為人父母,學會這3點,和孩子親密相處

成為父母以後,遇到孩子的挑戰,也想平和的制定規則,不吼不叫,可是孩子不聽啊,我們做家長的不知道除了沖他發脾氣和吼叫之外,還能對孩子做些什麼。有時候,直到最後孩子被吼叫得掉下了眼淚,才會停止不當行為。怎樣實現不吼不叫教育孩子?下面聊聊為人父母不得不學的3大重要理念。

舉例:媽媽回到家,孩子沒有做作業,悠閒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如果媽媽對這個事件的認知是:孩子真是不聽話,沒做作業就看電視,學習成績這麼差了也不知道好好學習,真是不打不成器,媽媽的怒火就已經在燃燒了,可能會因為這一個事件爆發一場爭執,導致不歡而散。

但是如果媽媽對這個事件的認知是:孩子上了一天學,也累了,偶爾看個電視放鬆一下也沒什麼,我們家長也是一樣,工作了一天也不想回家就開始學習。媽媽改變了對於這個事件的看法,可能就避免了一場爭執。

ABC理論(ABCTheoryofEmotion)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

A是發生的事件,

B是你對待這件事的看法,

C是你因這件事產生的情緒和後果。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認為是事件A觸發的後果C,但是ABC理論告訴我們:A只是引發後果C的間接原因,直接原因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B,導致了最後的行為C。

結論: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所以要想改善情緒,我們要改變的不是那個事件,而是改變對事件的看法和態度。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我們改變了認知,就要放任孩子看電視不做作業了嗎?當然不是,且看語言的神奇力量。

舉例:媽媽回家進門看到兒子正在看電視,她沒有用以前的應對模式,她決定改變語言。她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坐在兒子旁邊,關心地問:「兒子,你今天過得好嗎?都做了什麼事兒?」

媽媽的語言改變了,兒子一聽,楞了一下,心想:「媽媽今天怎麼這麼說話,她怎麼沒罵我?」當媽媽改變語言,改變響應模式時,對方就會不知所措。

兒子很興奮地跟媽媽說起今天發生的事情,他先去朋友家寫作業,之後去哪裏玩,看到了什麼。媽媽認真地聆聽,不評判,不打斷,她忽然發現兒子其實比自己還會過生活,她根本不用操心。母子兩個人好開心,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結論:語言是有力量的,當家長改變對待孩子的語言,就改變關係。標籤化、否定化、絕對化的語言,會限制、貶抑孩子的生命。肯定、欣賞、善意、好奇的問話,可以幫孩子開啟更多的空間,為生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如果父母想改變關係,改變現狀,就從所使用的語言開始改變,一切改變,由自我開始。

在生活當中我們要經常使用欣賞、肯定的語言來給予孩子成長的動力,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就成為我們可以經常做的事情。

回歸書籍,《少些吼叫多些愛》一書中提到:「如果我們總是只注意到孩子身上的負面表現,我們對他的感覺就會越來越消極,結果就會越發積極的尋找孩子的缺點,於是我們的孩子成了一個問題兒童。我們總是抱怨他的行為,從來也沒有注意到別人對他的表揚,我們滿腦子都是他的缺點,根本看不到孩子的其他表現。」

一行禪師在《你可以不生氣》一書中寫到:如果你只愛一個人身上的優點,那不是愛。你還必須接受他的缺點,並用耐心、智慧和經歷來幫助他改變。

尋找機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告訴他,鼓勵他,就是幫助他改變缺點的最好方式。德雷克斯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跟他交談,擁抱他,並想辦法了解他這樣做的原因。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慢慢的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自控力,而我們也不用使勁兒控制自己衝着他吼叫的欲望。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潮流時尚知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07/202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