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討人厭的孩子,都是被父母這句話慣出來的

今年帶年糕出了幾次國,我發現了一件挺扎心的事——「熊孩子」居然已經成了國際化問題!

上次帶年糕去美國,踏進機艙那一刻,我就感受到了四面八方帶着警惕的敵意——周圍乘客皺着的眉頭、不開心的臉色,都清楚的發出一個訊息:可怕的熊孩子來了!

在溫哥華一家高級餐廳就餐的時候,我們更是歷經波折——

一進門,女領班就用禮貌而冷淡的態度不斷婉拒:表示不提供兒童餐、詢問小孩有沒有過敏食物,直到我們入座還是一副勉為其難的態度。

一開始我挺奇怪的:年糕小的時候帶他出門,可沒這種「特殊待遇」啊?

直到後來,年糕在航班上全程保持安靜直到降落,頭髮花白的乘務長稱讚他:「very good boy,very good traveller」(很棒的小男孩,很棒的旅行者);我們在餐廳安靜的吃完一頓飯、準備出門時,女領班態度大轉變,溫柔而熱情地幫年糕推兒童車。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之前會被「特殊對待」——年糕這個年紀,正是精力旺盛、讓人頭疼的「熊孩子」的標準年齡啊!

想想本來安靜的旅途,可能充斥着熊孩子的尖叫;本來溫馨的用餐環境,馬上要被熊孩子的嬉鬧奔跑毀了,恐怕誰都不開心吧?

難怪國外一些高級餐廳規定「不接待7歲以下兒童」、卻允許帶寵物狗,並且還表示禁止兒童入內「讓生意變好了」。

但是,這能怪誰呢?

畢竟到處都有「熊孩子」的新聞,什麼跑去抓別人桌子上的菜啦、全程尖叫把菜扔的到處都是啦——不分國內外,哪都不少見!

每當孩子在公共場合耍「熊」的時候,很多家長還理直氣壯地說——他還是個孩子!

他還是個孩子,就可以不守規矩、肆意妄為,就不配得到尊重和平等對待嗎?

這幾次帶年糕出行,卻讓我重新開始思考這件事:

教養這回事,正因為他還是個孩子,所以千萬不要「放過」他;

尊重這件事,問題也不在孩子,要家長靠自己努力才能換來。

01

家長的態度

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很多家長會說,遇到孩子犯「熊」並不是不想管,但是說了幾次都沒用,所以就放棄了。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就是:一說就聽的孩子,基本是不存在的。

就像年糕得到表揚的背後,我都至少需要講道理+實踐了20遍。

就拿道歉這件事來說,一開始,年糕也不願意說對不起。

其實我能理解他,小一點的孩子對「知錯能改是好事」並不理解。他們的認知里,認錯=承認我是個壞孩子。

於是我一次次示範給他看:大人也會做錯事,做錯事道歉是承擔責任、表示勇敢的好事情。

從帶着他認錯、到我自己認錯,一次、兩次、十次、二十次……不斷地重複給他看。

慢慢的,認錯這件事對他來說已經不再那麼困難了。

但這一點小小的進步,都對家長的耐心和毅力是個挑戰。

當然,帶孩子難免遇到一些失控的場面——畢竟孩子是天生的談判家,總會瞅准一切可能的機會、利用一切讓你難堪的做法,比如躺地上耍賴、尖叫、哭喊,來爭取自己的權利。

這個時候,我給自己的原則就是——

「不跟恐怖分子談判」

如果小孩這些行為發生在公共場合,而且影響到了別人,我會馬上帶他離開現場。等他情緒穩定之後,明確告訴他什麼行為恰當、什麼行為不恰當,以及不恰當行為的後果。

只有堅持住界限原則,經過一次次的磨合,孩子才能真正懂得規則的界限到底意味着什麼。

02

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是給他最大的成就感

除了讓孩子更受歡迎,「教養」這件事更重要的價值在於:讓孩子更有成就感,並因此更加自信樂觀。

仔細想想不難發現,當你用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任由他無理取鬧的時候,就相當於告訴了他:小孩更低級,和大人不一樣。

而當你告訴孩子,應該遵守規則的時候,才是真正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去看待、尊重。

互相尊重,這是成人世界的基本原則,我也把它用在跟年糕的很多互動上。

比如我要求他道歉的時候,會告訴他「媽媽很尊重你,但你也要同樣地尊重別人。你剛才沒禮貌的行為,就是不尊重人,所以你要道歉。」

再比如在餐廳吃飯,他知道媽媽說「噓」要閉嘴、他想到處亂跑,媽媽說了不可以,就馬上回來乖乖坐着的時候,我也會告訴他:你這就是在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人,同樣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我不會覺得年糕是個小孩,就放棄讓他遵守規則;我也從不會讓他認為:小孩就可以蠻不講理、不考慮他人感受。

尊重、自尊、被肯定和自我價值感,就這樣紮根在了他的內心深處。

其實,總是愛無理取鬧的孩子,往往都是沒有成就感的孩子。

而對小孩子來說,最棒的成就感可能就是——我能像成人一樣。

好多家長認為,識字、英語、數數、看書才是大腦發育的教育。

但是在我看來,學會互相尊重,培養好的行為規範,更是整合大腦發育的重要課程。

而且,這件事還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你不但要告訴他應該怎麼做,還要自己要付諸實際行動,要求全家人保持連貫性和一致性。

只有當你自己講的道理,今天明天都是一樣的、全家人都是相同的、大人也是這麼做的,小孩子才可能會記住、做得到。

孩子這些成長經驗,比成為成績優異的「成功」小孩,真的重要多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年糕媽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418/204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