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要教給孩子一些知識,而是應該注重培養和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使其具備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調節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孩子為人處事的一些基本技能。
父母教給孩子這十種技能勝過一切財富。
一個優秀的家庭、一個優秀的父母親,並不是給你的孩子留十地、十棟房子、十輛轎車、十個百萬元的存款,而是言傳身教給他們十種技能。
第一,要訓練孩子會耐心地傾聽
傾聽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大人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傾聽別人的訴說,總希望自己說的才是最準確的、最有道理的,其實很多情形下自己考慮的會有很多的片面性。
第二,非常勤快地閱讀
沒有勤快閱讀習慣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有持久的發展力!
勤,是要閱讀的習慣,要學會零星時間閱讀,要在遇到各種困難時堅持閱讀。
快,是有較快的閱讀速度,有獲得新閱讀信息的能力,有及時與同伴交流閱讀心得的能力。
閱讀,首先是對艱深文本的閱讀,也包括對網絡信息的閱讀,還包括對各種身邊真實信息的關注等。
第三,可以和任何人溝通
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就無法深入現實社會,也就會失去很多個人發展的機遇。就是在實施家庭教育中,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會寫
沒有良好寫作能力是很難在現代社會中謀求理想的職業發展機會的。寫作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與宣傳方式。
第五,自己能解決生活問題
現在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沒有生活的本領,不會煮飯洗衣,不會換輪胎,不會換燈泡,不會油漆家私,這不是你高貴的表現,你不懂得照顧自己。
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也是個人面對生活和職業所必須具有的基本能力。
第六,養成孩子嚴謹的性情
嚴謹的品性是孩子將來與人交往、受人尊重、讓人欣賞的最基本的人品。現在的真實情形是講究嚴謹、在乎嚴謹、堅持嚴謹的人或許愈來愈少,但能夠始終嚴謹者就是時代的佼佼者。
第七,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反省
古聖先賢早已經告訴我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意思很明白,只有尊重別人,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還有也要常常反省自己所作所為,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第八,有環保的觀念,要留給下一代一個完好的地球
其實,如今很多有錢、有權、有勢的人在滿足個人生活舒適的情形時,常常是不顧和忽略「環保」概念的。比如,
裝修一間房屋,你使用了多少木材,那樣對人類的未來會帶來災難嗎?
配置家庭影院、音樂中心時,你考慮過播放時的分貝會干擾鄰居、帶來噪音污染嗎?
吃各式食品,特別是品嘗野味時,你想過哪些食品的原材料是應該控制和保護的呢?
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既能保護環境,又能減少資源的浪費。
第九,教育並培養周圍的人
不僅懂得自己學習、自己閱讀,而且會帶動和影響身邊與周圍的人們共同學習,這會給自己的不斷學習、深入學習營造一個理想的環境,學習漸漸地會在自己的周圍被更多的人所認同。
第十,與外界友好地接觸
善於接受外界世界,善於接受嶄新的事物,善於發現和學習新東西並且不斷去接受它,這在現代社會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
如果我們的家長和家庭能給孩子們留下這10種技能,那麼孩子的一生會受用不盡。
不同的教養方式養出不同的孩子。
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對子女進行撫養和教育的日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對待孩子的相對穩定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傾向。
父母的教養行為既包括父母履行其職責的專門的目標定向的行為,又包括非目標定向的教養行為,諸如姿勢、手勢、語調的變化或是情緒的自然流露等等。
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態度和情感氣氛,對孩子的指令與要求,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等等,都在無形中影響着孩子品格的形成。比如:
寵出來的孩子危險;
捧出來的孩子霸道;
慣出來的孩子任性;
嬌生來的孩子脆弱;
打出來的孩子逆反;
罵出來的孩子糊塗;
逼出來的孩子出格;
磨出來的孩子堅強;
苦出來的孩子懂事;
教出來的孩子傳統;
闖出來的孩子勇敢;
搏出來的孩子成功;
表揚出來的孩子自信;
溺愛出來的孩子依賴;
哄出來的孩子虛偽;
縱容出來的孩子傲慢。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強;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勾心鬥角;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大多數父母都是依照自己的主觀經驗去做,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個性特徵和自主性。
不少父母含辛茹苦,為孩子傾其所有,卻沒有換來好的結果,甚至還對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多麼惋惜、可悲!
請記住,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改變教育方式,向着好的方向去培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