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最好的修養,是明知不問

有句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能把人說笑。」

的確,語言是一把雙刃劍。

它可以是傳達感情的工具,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樑。

但同時,它也可以是傷人的利器,是人與人疏遠的開始。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被討論,會說是本能,不說才是本事。

明知不問,是一種善良,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明知不問,是一種善良

同事曉玲,生活總是過得豐富多彩,時常約朋友聚餐逛街。

但前不久,她由於投資失敗,多年的積蓄全部石沉大海,生活也因此變得窘迫。

好幾次,我們一起相約去吃午飯,曉玲都以有人約她為由,推脫了我們。

後來,我們才無意之間,得知曉玲投資失敗的事情,並欠下了一些外債。

有一天,曉玲突然向另一位同事阿琴借錢。

她支支吾吾地謊稱:

「家裏突然需要裝修一番,但我的錢都存在定期里了,一時無法拿出來,你能借我一些錢,日後我再還給你嗎?」

阿琴聽後,沒有拆穿她的謊言,而是笑着對她說:

「可以,正巧我也有一筆余錢,先借給你吧。這筆錢我不急着用,你可以忙完家裏的事情再還我。」

有次,我在茶水間遇到阿琴,我忍不住問她:「為什麼你不問清楚一點,再決定借不借錢給曉玲呢?」

阿琴回答:「如果不是真的有困難,誰又會低聲下氣找人借錢呢?追問太多,只會讓曉玲陷入尷尬。」

還記得沈從文講過這麼一句話:

「不要刨根問底別人的過往,那可能是永遠不想觸碰的回憶。」

是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言之隱。

有些話,只想默默藏在心裏;有些苦,只想默默扛在身上。

既然別人不願提及,我們又何必苦苦追問呢?

真正善良的人,看到別人有難言之隱,往往不會追問過多,而是會儘自己的能力,默默幫助別人,讓別人順利渡過難關。

明知不問,是一種智慧

曾經聽過一句很扎心的話:「如果你不追問,就會少很多欺騙。」

很多感情,之所以變淡、疏遠、破裂,不是因為什麼都不肯說,而是事事都明知故問,探究到底。

可是,打破砂鍋問到底,有時候並不能得到好的回應,反而更容易傷人傷己。

看破不說破,懂得明知不問,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分享過自己筆名的由來。

他坦言道:

「小時候放牛的時候,因為自己常常說錯話,問了太多不該問的話,而給家人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母親也多次哭着訓誡我,叫我不該問的時候不要問太多,不該說的時候不要說出口。

可即便如此,我還是忍不住把話說了出來,總是好奇這事情到底為什麼這樣。

每當話說完後,又時常後悔自己的行為。」

於是,他給自己起了「莫言」這個筆名。

以此時刻提醒自己,要明白沉默是金這個道理。

古語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人生,要學會沉澱。沉默,是一種成熟。

明知不問,是一種說話之道,更是一種處世之道。

一個人恰到好處的分寸感,莫過於看破不說破,即使知道原因,也懂得閉口不說。

最好的修養,是明知不問

俗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說話,要懂得掌握好尺度。

言談得當,才是最好的說話之道。

西漢初期,劉邦平定天下後,開始論功行賞。

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所以想封蕭何為侯,賜他更多的封地。

但劉邦的心思,很快就被大臣們揣測出來了,於是大臣們心生不悅,極力推舉曹參。

許多人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傷,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屢戰屢勝,應當排他第一。」

聽了大臣們的話後,劉邦雖然沒直接回答,但他的沉默已經告訴了大家,他還是想堅持己見。

就這樣,朝廷上氣氛十分緊張。

這時候,關內侯鄂千秋看穿了劉邦的心意,於是說道:

「大家都評議錯了。曹參雖有戰功,卻只是一時之功。

但皇上與楚霸王對抗多年,蕭何常常前來幫助,填補戰線上的漏洞。

不僅如此,軍中缺糧,也是蕭何輾轉多地把糧食送到關中,糧餉才不至於匱乏。

這才是萬世之功。所以我主張蕭何第一,曹參第二。」

鄂千秋的明知不問,急中生智,不僅化解了君臣之間的尷尬,還因此被加封為「安平侯」。

真正有修養的人,不會經常問東問西,而是點燃自己的光芒,投給別人一份善意的溫暖;

真正有修養的人,不會隨意亂說話,而是懂得把握好說話的分寸,管好自己的嘴,做到守口如瓶。

很多時候,不動聲色,不是因為不會說話,不敢說話。

而是悟透了事情的真相後,知而不言,言出必善,懂得善待他人,給予別人理解與尊重。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便是做到明知不問。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24/202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