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玻璃酒瓶底部為什麼有凹陷?99%的人不知道

喂,你喝酒嗎?

不是要約你喝酒,而是請你看看,紅酒瓶、啤酒瓶的底部,大都是凹陷進去的,猜猜這是為什麼?

在網上搜一下,你能得到各種回答:

瓶底凹陷的話,瓶子放得更穩,不容易倒;

一些啤酒、紅酒會有沉澱物,落到瓶底凹陷的周圍一圈裏,倒酒的時候比較不容易倒出來;

發酵的酒可能會產生氣體,凹陷的底部讓酒瓶更能承受壓力;

倒酒的時候,可以把拇指放在凹陷里,減少體溫對酒的影響;

顯得瓶子裏酒很多啊,跟薯片包裝充氮氣一樣!

以上說法都有理,但似乎並不能完全解釋酒瓶凹陷的問題,因為有的玻璃杯底部也是凹陷的。

嗯,看來問題的根源,可能不是「酒」,而是「玻璃」

根據英國著名葡萄酒評論家休·約翰遜(Hugh Johnson)在其所著《酒的故事》中所言,葡萄酒酒瓶的凹槽,原本是製作酒瓶時,放置吹風管的地方;人們又發現酒瓶底部凹槽還有其他作用,比如穩定瓶身[1],於是這個造型便普及開了。

那我們就看看,早些年的玻璃瓶是怎麼做的。

大家肯定知道「吹玻璃」這種傳統工藝。簡單來說,就是拿一根長長的中空細管子,一頭有人吹氣,另一頭黏上一團熔化的玻璃,對慢慢吹脹的玻璃進行形狀上的調整,跟我們小時候吹的泡泡膠有點像。

自己吹氣和整形玻璃的師傅丨youtube/Corning Museum of Glass

而吹制玻璃瓶,粗略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通過管子把這團熔化玻璃吹成一個氣球,作為瓶身

遠離管子的那端是瓶底,玻璃師傅會拿一個板子,把這端壓平;靠近管子那端是瓶口,師傅一邊轉動管子,一邊用工具將玻璃胚子拉細、成形。

第二個步驟,是修正瓶口

經過上一個步驟,只要把瓶口從管子上截下來,瓶子就基本成形了——但你不能直接用這樣的瓶子喝東西,瓶口銳利得很,劃嘴!

所以,玻璃師傅還要拿一根長棍,在一端蘸上熔化玻璃充當膠水,黏在半成品瓶子的瓶底,再把瓶口伸進爐子裏燒一下,讓瓶口變軟,好細細打磨圓潤。

要知道,這時候的玻璃瓶還是比較軟的。玻璃師傅拿着棍兒往瓶底懟的時候,瓶底多少會凹進去一點

把棍兒用熔化玻璃黏在瓶底,還使勁兒搓了下丨youtube/How To Make Everything

把棍兒從玻璃瓶底取下來的時候,瓶底必然會留下痕跡。有痕跡的瓶底,不僅很難在桌上放穩,也非常容易在桌上留下刮痕——要知道早些年,桌子幾乎都是木頭做的。

所以玻璃師傅會拿噴槍把瓶底燒軟一些、抹平整一些,或者直接在塑形時,把瓶底往裏面推一點

最後清理瓶底痕跡丨youtube/How To Make Everything

除了玻璃瓶,傳統工藝製作的玻璃高腳杯,製作流程也差不太多,早年也有杯底留下痕跡的問題,得做得稍微凹陷一點。

製作高腳杯時,也要在杯底這麼來一下丨youtube/Corning Museum of Glass

綜上,玻璃酒瓶的底部之所以凹陷,最開始可能只是工藝問題

到了後來,一方面即使工藝進步,沒有了放不穩、刮桌面的問題,這個造型也作為傳統被保留了下來;另一方面,人們發現凹陷瓶底還有別的好處:

就像最開始說的,一些含有氣泡的酒、飲料,裝在瓶里的時候,會對瓶壁、尤其是瓶底產生壓力,而拱形的瓶底比平整的瓶底承壓能力更強,不會輕易碎掉(所以可樂罐的底部也是凹陷的)。

玻璃瓶流水線上,被機器拉出來的玻璃胚,會落在底部有凸起的模具上丨youtube/New Age Media- video production

至於酒瓶形狀對酒品質、風味之類的影響,咱也不懂,咱也不敢說是玄學,咱只敢說這麼多了。

最後:一滴酒也是致癌物,多喝白水少喝酒。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果殼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21/202059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