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叔今年62歲,退休後也進入了養生的圈子。
前段時間,他在網上看到說「每天喝點小酒對健康有益」,本身就愛喝的他欣喜不已,於是每天晚上都會喝上二兩白酒。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白酒起的作用,他覺得自己從「喝酒養生」開始,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變好了。
逢人就推薦讓他們喝酒,但鄰居們都覺得他不可理喻,喝酒哪可能會身體好?
對此,吳大叔還替他們惋惜,認為他們錯過了大好的養生法,那到底喝酒能不能養生呢?
一、飲酒沒有安全劑量,與多種癌症相關
首先,我們要明確,長期的飲酒習慣,最終只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酒精通過口腔、食道進入胃部,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它就已經對食道造成了不良刺激。之後,約有20%的酒精會在腹部吸收積存,其餘的酒精則經過胃腸道到達小腸,最後被吸收。
整個過程需要1~3個小時,酒精代謝產物會隨着血液循環進入到全身,其中包括大腦、肝臟、腎臟等,長期飲酒會給這些臟器組織都帶來不良影響。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90萬人進行了長達12年的隨訪。結果發現,無論什麼程度的飲酒都對健康有害,甚至是適量的飲酒也會增加8%的房顫風險。隨着飲酒量的增加,發病風險會越來越高。
其實,酒精早在很多年前就被列為了1類致癌物,即明確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只要是飲酒,就會給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每日攝入50g酒精,會導致口腔癌、咽癌風險增加2.1倍;食道癌、喉癌、原發性高血壓風險上升1倍、乳腺癌風險增加55%。
飲酒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最佳的飲酒量應該為0,而那些號稱『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都是偽科學。
二、長期飯後喝點白酒,身體最後會怎樣?
《柳葉刀》雜誌上曾發表的研究指出,每日攝入20~60g酒精就屬於危險飲酒的行列,與39.4%的癌症發生相關。而二兩白酒約有32g酒精,已經達到了危險飲酒的範疇。
這時候有人會說了,那我少喝點,喝一兩不就不危險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每日攝入的酒精,也與13.9%的癌症風險增加相關,而每日攝入的酒精,還與4.13萬的癌症新發病例相關。
長期少量的飲酒,也會給身體帶來慢性損傷,其中損傷最為嚴重的就是肝臟,會顯著增加脂肪肝、酒精肝的發生風險,沒有及時干預還會演變成肝硬化。
且酒精會對胰腺、心臟功能造成傷害,增加胰腺炎、高血壓、心律不齊的發生風險。
不少老人認為每天喝點白酒可以活血化瘀,甚至還能降血壓,那這種說法是對的嗎?
的確,酒精進入體內後可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在飲酒後的幾小時血壓會有所降低,但這是暫時性的現象。在酒精代謝完畢後,血液內的斑塊依舊存在,血壓也會繼續上升,會導致血壓波動過大,反而對健康不利。
三、美國研究:適度喝酒或比運動更能長壽?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曾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1700名年齡>90歲的老年人進行了調查,通過分析發現每日飲酒2杯,與早亡風險下降18%相關。而每天運動15~45分鐘,僅能降低11%的早亡風險。
單從這項研究上來看,似乎飲酒對降低早亡風險的作用比運動更強。但該研究並不嚴謹,因其沒有剔除其他可能會影響壽命的因素,如體重、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等,所得到的結果自然也不可信。
無獨有偶,美國知名雜誌《時代周刊》上也發表過一項類似研究,對1800餘名中老年人進行20年的隨訪,結果發現少喝酒、不喝酒的人相較於喝酒的人,死亡風險更高。
實際上,《時代周刊》僅僅只是一家新聞周刊,並不是科研機構。且該研究僅僅只是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僅能表明喝酒與壽命之間存在相關性,但不能表明二者的因果關係。另外,該研究僅是以問卷形式來進行的,存在樣本數量少、收集信息不嚴謹等問題,無法佐證飲酒與死亡風險下降相關。
四、如何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傷害?
生活中有些人飲酒是迫於無奈,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做好這幾件事,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傷害。
1、拒絕空腹喝酒
喝酒前要吃點東西,最好可以吃點米飯、饅頭、雞鴨魚肉等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胃內墊底可延緩身體對酒精的吸收,降低傷害。
2、多喝白開水
喝酒過程中可以多喝點白開水,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讓酒精代謝速度更快一些,緩解身體的不適感。
3、酒後勿喝濃茶
茶內的主要成分為茶鹼,可起到很好的利尿作用,容易導致身體缺水,還會讓乙醛過早進入腎臟,對腎臟功能不利。
酒精對於健康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對此一定要明確,日常能不喝酒就不喝酒,切不可相信少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