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越來越多人得癌症,醫生提醒:洗碗時幾個壞習慣,你佔了幾個?

你最討厭的家務是什麼?「洗碗」一定榜上有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於洗潔精的謠言越來越多:

「洗潔精早被查出來含有害物質,用多了會癌變」

「現在中國癌症高發就是使用洗潔精引起的」......

洗潔精真有這麼可怕嗎?還是又一種被誇大的「致癌論」?

一、中國癌症高發,是洗潔精惹的禍?

癌症是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之一,即便現在醫療水平發展的很快,但仍然有許多癌症無法治癒。大家依舊處於談癌色變的階段,生活中大家會各種找尋誘發癌症的原因,其中包括我們常用的洗潔精。

洗潔精內有增稠劑、增溶劑以及表面活性劑等成分,很多人對這些成分抱有疑慮。再加上,早年有相關的新聞報道過洗潔精產品質量不合格,還有甲醛超標的問題,洗潔精會致癌的說法也由此而來。

但這種說法並不嚴謹,我們不能拋開劑量談毒性,在規定使用的範圍內,添加甲醛並不會給健康帶來額外風險。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洗滌劑》上也對洗潔精內的甲醛添加量有明確規定,其中A類可與食品直接接觸的洗潔精內含量不得>0.05%、B類不得>0.1%。日常從正規渠道購買洗潔精,不用擔心會甲醛超標。

至於洗潔精內的活性成分,如表面活性劑的主要由十二烷基磺酸鈉、脂肪醇醚硫酸鈉構成,按照相關規定標準屬於低毒、無毒產品,日常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無需擔心會致癌。

但是,有幾款洗潔精是真不推薦,看看你家有沒有。

•散裝洗潔精:在質量上難以保障,存在菌落超標等問題,使用後容易給健康帶來威脅。

•濃香型洗潔精:其內可能添加了一系列對健康有害的化學污染物,一些體質較為敏感的人聞了之後會出現頭暈噁心、哮喘發作等症狀。

•變質的洗潔精:一旦發現洗潔精變得渾濁、分層以及有異味等情況的話,說明洗潔精已經變質了,要及時丟棄。

二、媒體報道:一塊抹布,全家中毒

媒體曾報道過一個這樣的案例,北京的一家人在吃過晚飯後紛紛出現了嘔吐、腹瀉的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是由細菌導致的食物中毒。

細究發現,元兇竟然是一塊抹布。當天媽媽在做飯時用抹布擦了食物、工具還有台面,導致一家人中毒。廚房內其實存在有很多的健康隱患,這幾件事一定要注意:

1、洗碗抹布用久了比馬桶還髒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北京地區家庭里每平方厘米洗碗布的細菌數量為150個-17.76億個,上海地區的為62.5個-8.75億個。平常被大家認為最髒的馬桶圈,所產生的細菌數量也就3000萬個。

《中國家庭廚房衛生調查白皮書》中指出,洗碗常用的海綿布以及毛巾等,包含有白色鏈球菌、沙門氏菌以及大腸桿菌等19種致病菌,所以日常抹布一定要勤洗、勤換。

2、髒碗長期放在水池裏不洗

過年時期,大家都回家過年了,平常需要清洗的碗筷數量會明顯增加,再加上過年走親訪友的。經常會在吃完飯後先將餐具浸泡,過一段時間再清洗。

但這個行為並不健康,長時間將碗筷浸泡在洗碗池內,會成為細菌的培養皿。而一些細菌通過簡單地清洗難以去除,建議吃完飯後儘快清潔餐具。

3、洗滌劑直接塗碗上

洗潔精直接塗在碗上的話,會讓碗筷上的洗潔精殘留量大量增加,建議日常使用時應該使用抹布蘸稀釋的洗潔精擦洗,而不是讓洗潔精直接上碗。

4、從來不消毒

不少人覺得一家人沒必要消什麼毒,但幽門螺桿菌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傳播的。如果沒有消毒櫃的話,則可以將碗筷放入沸水內煮沸15~30分鐘,一樣能達到消毒作用。

三、癌症還可能是「省」出來的,4個省錢習慣或是在滋養癌細胞

世衛組織發佈的數據顯示,約有45%的腫瘤發生與生活方式相關,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對預防癌症發生有很大的作用,這幾個不良的習慣,如果你有的話一定要儘快改掉。

1、不開抽油煙機省電

廚房油煙內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包括有多環芳烴、苯並芘等致癌物,長期吸入這些物質會導致罹患肺癌的風險顯著增加。此外,還會增加罹患慢性病、宮頸癌的發生風險。

2、隔夜菜不捨得倒掉

不少家庭有隔夜菜都會捨不得倒掉,會放隔天熱熱繼續吃,但這個行為非常不健康。隔夜菜內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後會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是明確的一類致癌物,會增加癌症的發病率。且隔夜菜很容易滋生細菌、營養流失,食用後也容易食物中毒。

3、食物壞了捨不得扔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習慣,水果爛了之後切掉爛的部位繼續食用、霉變的食物也會去除發霉的部位後繼續食用。但是,發霉的食物內很可能有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個超強的致癌物,會增加身體的患癌風險。

而腐爛的水果內很可能有鏈格孢黴菌、擴展青黴等微生物,食用後容易導致代謝紊亂、腎臟水腫,更甚者會誘發肝臟癌變。我們肉眼不可見的部位,很可能也已經被污染了,所以去除壞掉的部位是無濟於事的。

在正規場所購買的洗潔精一般不會有質量問題,日常可以放心使用,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在使用時多清洗幾次,減少碗筷上的洗潔精殘留。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其實是上述的一些細節問題,做好後可很大程度減少風險。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27/202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