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到中年:收起委屈、藏好情緒、拒絕內耗

古典在《拆掉思維里的牆》中說:

「中年是個不斷填坑的年紀,事業出問題,犧牲身體;身體出問題,拖累家庭;家庭修補好了,孩子又出狀況;孩子勉強搞定,工作又開始亮紅燈……

挖了填,填了挖,你的生命就像一個永遠無法停工的城市道路施工現場,四處救火,步步驚心。」

而如果想在這個腹背受敵的人生階段,穩住自己,不亂章法,你就需要調整自己。

學着收起委屈,你才有力氣向前走;

學着藏起情緒,你才能贏得好人緣;

學着不再內耗,你才可養出好身體。

一個人只有先讓心境穩定,才能過上高質量的生活。

收起委屈,才有力氣向前走

曾在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陳揚是家裏的獨生女,孩子剛上幼兒園,父母尚未退休。

在本該人生角色最豐富,可以開始奔赴新生活的年紀,母親卻患上了重病。

所有人都認為她會崩潰,但她沒有。

她明白,所有事只能靠自己。

她沒有時間崩潰,沒有時間委屈,反而開始認真做規劃。

請假、列日程表、確定就診醫院、陪父母去不同的診室做檢查、訂飯……

每天,她都在家與醫院之間穿梭。

多年來頗為清高的她,如今也開始學着向生活低頭。

為了不讓主刀醫生忘了自己,她言辭懇切地給醫生發很長的短訊,每天睡前都不忘給醫生的微信運動點讚。

因為她明白,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媽媽,人得先有了眼前,才能考慮遠方。

成年人的世界,輜重太多,但眼淚卻從來無濟於事。

當你遇到挫折時,不妨收起委屈,咬緊牙關,勇往直前。

只有這樣才能直面困難,更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解決問題上。

人的潛力,只有心無旁騖地沉下心來,才能真正被激發。

而那些忍下委屈沒有崩潰的日子,終究會變成讓你堅強的勳章。

就像《約翰·克利斯朵夫》中說得:

「現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將來大地會醒過來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樣,像它那樣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誠,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會順當的。

成年人,與其獨自委屈,不如打磨一顆強心臟

活成一棵大樹,安靜忍耐,耐心等待,生活總會柳暗花明。

藏好情緒,才能贏得好人緣

與人交往時,有情緒應不應該表露出來?

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說:「大家都是成年人,誰的情緒都不應該由別人來負責,如果還要求別人對自己的情緒負責,那他就不算是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

的確,沒有人願意長期和負能量的人待在一起。

一個人,只有藏好情緒,才能贏得好人緣。

綜藝節目《五十公里桃花塢》中,徐志勝中午休息時間和別人聊天,吵醒了汪蘇瀧。

但是汪蘇瀧卻沒有發脾氣,而是下午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時,關切地問徐志勝:「中午沒睡覺困不困呀?可心疼你了,要不你再去補一覺去吧。」

徐志勝說:「不困,我就不補了。」

汪蘇瀧藉機表明,因為對方的吵鬧,打擾到了自己的休息。

這段對話,被網友奉為高情商聊天的典範。

在另一個綜藝節目裏,魏大勛的爸爸把汪蘇瀧的歌名說成了「小雨點」。

汪蘇瀧沒有生氣,而是笑着說:「是小星星吧?小雨點也行,快出了快出了。」

幽默的一句話,既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又輕鬆化解了魏爸爸的尷尬。

曾經有人問汪蘇瀧,如何看待大家對自己「情緒穩定」的評價。

他半開玩笑地說:「這個詞,其實掩蓋了我的光芒,很多時候它可能是一種智慧、一種善良、一種責任感,這是當下的一種能力,一種本領。」

的確,在合適的時候藏起情緒,既是一種格局,也是一種智慧。

真正有格局的人,能包容一切看不慣的人和事。他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時,懂得開導自己,不鑽牛角尖。

不會隨便向他人抱怨,論人是非,不會抓住別人一點點錯處,就不依不饒。

他們能讓自己的心境平和,也能讓他人的處境舒服。

所以,你能看到大家似乎都願意圍在他們周圍。

畢竟,沒有人喜歡整天看着一張哭喪的臉。

讓他人如沐春風,自會有人與你方便。

正如法國作家薩克雷所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

拒絕內耗,才可養出好身體

倉央嘉措寫過這樣一句詩:「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在社會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勞動」。

意指思慮過重會消耗巨大的能量。

有科學研究顯示,當人處於情緒勞動的狀態當中,身體會受負能量磁場的影響。長期處在這種磁場中,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而長壽的人,早已學會了拒絕內耗。

楊絳一生顛沛流離,被污衊、被剃頭,女兒早逝。

每一段經歷,都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

但關於她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不要緊」。

她好像從來不會慌張,丈夫錢鍾書每次闖「禍」,她都能想盡辦法,很快解決,絕不把能量消耗在「擔憂」上。

錢鍾書染黑了房東的桌布。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錢鍾書不小心砸了枱燈,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錢鍾書額骨上生了一個疔,楊絳說「不要緊」,一步步照着護士的指導護理,連疤都沒有留。

因為她從不內耗自己,外耗別人,錢鍾書篤定地將她奉為女神。認為只要有她,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楊絳豁達的人生態度,其實源自她的父親。

小時候母親每天晚上都要記賬,有時想不起來由,很苦惱。父親就奪過賬本,一筆寫上「糊塗賬」,免得母親心煩。

楊絳和父親恰恰從兩個方面印證了他們的人生哲學:永遠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和自己過不去,身體遲早會懲罰你。

古語有云:「愁最傷人,憂最致疾。」

想要身體健康,就要拒絕內耗。

一顆平常心,少想、多做、不強求。

「食補藥補,莫忘心補」。

做就抱必勝的決心,決定放棄就不要再回頭,乾淨利落,這才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著名畫家黃永玉晚年曾這樣回憶自己的人生:

「我也不清楚,一輩子不曉得從哪裏得到和敏悟。

上當倒霉之後不叫痛,不騷心,甚至不當是一種教訓,把自己的傻行當作笑料去取娛朋友。更不做借酒澆愁的類似表演,讓朋友來分擔我的小小疼癢。」

可能這就是老一輩的處事法則:生活給予的一切,好的壞的統統接受。

不自怨自艾,抱怨生活不公。不愁腸滿結,到處散發負能量。不胡思亂想,損耗精神。物來順應,未來不迎,這才是成年人最好的生活態度。

放下委屈,藏起情緒,拒絕內耗,讓情緒歸零,生活方能順遂。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06/193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