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人眼中的「油鹽醬醋」皆是藥!

油鹽醬醋可以入藥,而且還是急救要藥。但人們大多只知有病求醫,忽視食品自療,缺乏這方面知識。張仲景曾因此而慨嘆「水火至近而難識,百姓日用而不知」,故撰作《五味損益食治篇》,惜乎已失傳。但食療方面的經驗,散見於歷代本草學著作。不僅歷久而不衰,且代有增益。今為冀人們對此引起注意,特將油鹽醬醋治療急症的作用,作一簡介。

一、油的救急作用和藥用

1、小孩因蛔蟲引起腸梗阻而發生陣發性腹痛、便閉、噁心、嘔吐等症狀時,應當急用生菜油或麻油一小杯(約60-200毫升,年小少服、年大多服)內服,能使成團的蛔蟲散開而止痛。如服後痛不復發或得排便,即可打蟲,這樣便可大病化小、小病化了。此病農村時有所見,故農村醫生尤須識得此法,此法對粘連性、糞塊性腸梗阻也有一定療效。

2、中飲食毒,據《景岳全書》記載:「芝麻油總能解一切飲食諸毒,不可不知。凡造肴饌,必先用真麻油於淨鍋熬熟卻下肉炒過,然後入清水煮之則並不犯毒。今徽州池州地方食牛肉,不論春夏,無日不食,唯知之有方,所以鮮有中毒,但犯一切飲食毒者,即用麻油一二杯飲之,得吐即毒釋而無不愈者。」

3、灌腸通便:據《醫學正傳》記載:虞摶之侄便閉不通二十五日,肛門連大腸不勝其痛,叫號聲達四鄰外,諸醫先後用皂角末及蜜煎導法,並服大小承氣湯及枳實導滯丸,備急丸皆不效,計無所出,後用小竹簡一個插入肛門,以油吹入肛門,過了一會兒,即下黑糞一二升,困睡而安。

4、治療難產,據《便產須知》記載:凡胎漏難產,因血乾澀,服他藥無益,宜清油半兩,好蜜一兩,同煎數十沸。溫服,以此助血能效。據《本草經疏》記載,產後胞衣不下,亦可服麻油使下。

《本草述鈎元》說生麻油主治「天行熱閉、腸內結熱。下三焦熱毒氣,通大小腸,治蛔心痛,產婦胞衣不落,解食毒蟲毒瘡毒」,並能「解砒石毒」。在《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著名本草著作中,也都有類似記載,就上述論,香油真算得上是一味家家常備的急救要藥。

二、鹽的救急作用和藥用

1、卷腸痧為病急暴,《景岳全書》說:「(此病)最為危候,其證則上欲吐而不能出,下欲瀉而不能行,胸腹擾痛,脹急悶亂,此必內有飲食停阻,外有寒邪閉遏。蓋邪淺者,易於行動,故即見吐利;邪深者,陰陽格拒,氣道不通,故為此證。若不速治,多致暴死。宜先用鹽湯探而吐之。」方法是食鹽一匙,炒後化成淡鹽湯飲之,飲後可用羽毛探喉助吐。

2、治頭痛如破,《肘後方》說胸膈中痰厥氣上沖引起的劇烈頭痛,以鹽湯吐之則瘥。食物中毒、誤服農藥等急症,均可用鹽湯探吐洗胃,李時珍說食鹽有解毒作用。

3、治虛脫後見四肢厥冷、不省人事等亡陽症狀者,或發生小腹緊痛,冷汗氣喘等陽虛症狀者,《方脈正宗》說可用鹽炒熱,熨臍下氣海穴急救之。如熨臍中,還可治卒小便不通。

4、精神病發作,喜笑不止,《儒門事親》用鹽成塊者二兩,火燒令通赤,放冷研細,以河水一大碗,同煎至三五沸,放溫,分三次飲之,以釵探喉助吐。

食鹽具有涌吐、解毒、清火、涼血、定痛、止癢、活血、消痰等多種作用,故《本草綱目》說「鹽為百病之主,百病無不用之」。但就急症來說,則大體如上述。

三、醬的急救作用和藥用

1、治手足指掣痛不可忍,用豆醬和蜜。溫塗之。(《千金方》)

2、治百藥、百蟲、百獸之毒損人,取醬中豆瓣(水洗去醬)一盞搗爛,白湯調服,另再取豆瓣搗敷傷損處。(《方脈正宗》)

3、服輕粉口破者,以三年陳醬化水,頻之。(《本草綱目》)

4、治人卒中煙火毒黃豆醬一塊,調溫湯一碗灌之。(《本草匯言》)

醬的種類很多,陶弘景說「入藥當以豆醬,陳久者彌好也。又有魚醬、肉醬、皆呼為酰,不入藥用。」麥醬雖亦入藥,但孟詵認為「小麥醬殺藥力,不如豆醬。」醬的藥用雖亦很廣泛(如妊娠下血、妊娠尿血、燙火傷、瘰癧等,或內服或外用,均能治),但究其作用,主要是解毒除熱。李時珍認為,「聖人不得醬不食」,「亦兼取其殺飲食百藥之毒也」。《本草經疏》對醬殺百藥毒的說法有異議,但也認為;豆醬除了能除熱,止煩滿及治燙火傷毒,還有「能殺一切魚、肉、菜蔬、蕈毒」的作用。因此,我國人們用醬燒菜的習慣,是很衛生的。惜其藥用價值,知之者不多。

四、醋的急救作用和藥用

1、治產後血暈。用燒紅鐵器,反覆淬醋中,就病人之鼻以熏之(據《隨息居飲食譜》)。《本草衍義》說「產婦房中常得醋氣則為佳,醋益血也。」但《本草匯言》認為「醋得酸味之正也,直入厥陰肝經,散邪斂正,故藏器方治產後血脹、血暈,及一切中惡邪氣,卒時昏冒者,以大炭火入熨斗內,以釅米醋沃之,酸氣遍室中,血行氣通痰下,而神自清矣。」上兩種說法,對機理認識雖有出入,但都肯定了醋能處理產後血暈使蘇的事實。產後正氣虛虧,抵抗力較弱,如用上法,使房中時得醋氣,對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膜炎等病,也有很好的作用。

2、蛔蟲穿膽,劇烈絞痛,打止痛針、針灸等不能止痛者,服醋30-80毫升(隨年齡大小定量,可用開水化淡後飲下),蛔蟲得酸即伏,待痛止,便可驅蛔。

3、中砒石毒、食雞子毒以及霍亂吐利(指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等類霍亂,非指真霍亂),急飲醋適量。(《本草綱目》)黃宮鏽、鄒澍等本草學家都認為醋有「殺一切魚肉菜毒」的作用。涼拌菜中加醋可預防痢疾等腸道病。萊餚中放醋,除了解毒,還能幫助消化。

4、咽中生瘡或鎖喉風悶脹不通,可用醋磨野蕎麥根,用羽毛頻塗喉中,隨着痰涎吐出,喉閉即能開。亦可取雞蛋一枚去黃,入醋和半夏,安火上略沸,去澤,少少含咽之。

醋具有散瘀、止血、解毒、殺蟲等多種作用,入藥應用,非常廣泛,所以陶弘景說:「酢酒(即醋)為用,無所不入」。以上介紹,僅為舉例,其他如吹醋少許入鼻救暴死之急,米醋調砂糖飲以解烏頭、草烏毒等俱散見於本草學書中,近人治肝炎之黃疸、結核病之盜汗以及石灰燒傷、乳癰腫毒等病,亦常用醋,故醋既是急救要藥,也是治病之常用藥。

中醫治急症經驗豐富,用油鹽醬醋等尋常食品救治急症正是中醫之一大特色,且急症處理刻不容緩,搶救稍有延誤,往往禍變莫測,而倉促之間,藥物人多不備,請醫生、送醫院都需一定時間,故用尋常食品救治急症的知識,實有發掘、推廣之必要,如油鹽醬醋在急救治病方面的作用,能從「百姓日用而不知」變成家喻戶曉,則誠可為保障人民健康之一助。

五、治病養身話藥酒

藥酒是藥劑中的一個常用劑型。因為酒能行藥勢,故不但湯劑中可加入一些酒來治病(如張仲景的瓜蔞薤白白酒湯等),而且,可用各種藥物浸入酒中配製成藥酒。藥酒大體可分為防治疾病和滋補強壯兩類。前者,比較著名的如:

屠蘇酒,相傳系華佗方。屠蘇是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別名,屠蘇酒以屠蘇為主,故名。其配製及服法是,菝葜五錢,桂心七錢半,防風一兩,蜀椒、桔梗、大黃各五錢七分,烏頭二錢半,赤小豆十四枚,以絳布囊盛之,除夕夜懸井底,元宵晨取出,置酒中煎數沸,老少長幼,大家喝上一口,祝賀新春,預防疾病。這是我國不少地區過春節時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習慣。蘇東坡「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這兩句詩,就反映了人們飲屠蘇酒以防病保健為目的美好願望。制屠蘇酒後的藥渣,投井中,是一種傳統的飲水消毒法,有防疫作用。

虎骨木瓜酒:《全國中成藥處方集》方,系以虎骨與木瓜二藥為主,故名。其組成及適應證是:虎骨(酥炙)一兩,木瓜三兩,當歸、川芎、牛膝、川斷、五加皮、天麻、白茄根各一兩,玉竹二兩,秦艽、防風各五錢,桑枝四兩,高粱酒二十斤,浸七日,去渣加冰糖二斤。主治風寒濕氣,骨節酸痛,筋脈拘攣等症。此酒由《聖濟總錄纂要》虎骨丸加減而來,一般都由製藥廠配製。

像這種用於防病治病的藥酒很多,如跌打損傷藥酒、風痛藥酒、養血愈風酒等都是,民間曾一度流行的虎杖浸酒等,也都屬於這一類。這一類酒因為主要用於防治疾病,故一般不宜亂飲,或不宜多飲。後者,比較著名的如:十全大補酒:這是取《和劑局方》的十全大補湯浸酒而成。十全大補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炙草、黃芪、地黃、當歸、白芍、川芎、肉桂等藥組成,入煎多加生薑、大棗,浸酒則姜棗一般不用。可治諸虛不足、五勞七傷及病後衰弱等證。

人參酒:《本草綱目》方,原是用人參末同曲、米釀酒製成。現一般用人參直接浸入白酒內,過七日即可飲用。放酒多少,可隨飲用者的酒量而定。如放酒少,飲完後可再浸,人參補中益氣作用很好,故脾胃衰弱、消化不良、動則氣喘等元氣虛虧的人,飲之最宜。

滋補強壯性藥酒主要是取一些具有補益作用的中藥浸酒製成,由於製備簡單,利於貯存,服用方便,應用十分廣泛,種類也不勝其多,如浸蛤蚧為蛤蚧酒,浸杞子為杞子酒,浸當歸為當歸酒。這種酒可用一藥單獨浸制,也可數藥配方浸制,如浸人參、桂圓等即為參桂酒,浸熟地、當歸等即為歸地酒。此外,鹿茸、冬蟲夏草、何首烏、靈芝、桑葚等中草藥,都可浸製藥酒。飲這類酒有兩點須加注意,一是酒量小的人,要濃浸,如果不濃浸而多飲久飲,未能見藥補之利面反倒有傷酒之弊。一是配方要合理,選擇要恰當,因人的體質虛弱,有偏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不同,血虛者以桂圓酒、當歸酒之類為宜,氣虛者以人參酒、黃芪酒之類為宜。如果陰虛而飲鹿茸酒,陽虛而飲熟地酒,就都是不適宜的。故雜取數味浸酒,又不酌情選用。往往達不到滋養強壯之目的。

我國應用藥酒的歷史,十分悠久,《內經》十三方,有三方就是酒劑。酒本身是一種藥,配合其他藥物,適應證自然更為廣泛。我們應當吸取前人運用藥酒的經驗,根據藥酒的不同成分,按照個人體質情況,合理選用,使藥酒充分發揮治病養身的作用。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太和道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26/193250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