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網絡突然湧現一個新的人物,農管,從社交平台上傳的視頻來看,農管似乎比城管更加窮凶極惡;他們將農民耕種了數十年的果樹,葡萄樹,竹子推倒,在各地展開「退林還耕」運動。看來是為了響應中國主席習近平三年前提出的「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端在中國人的手中」的口號,在習近平多次強調必須保障糧食自主的背景下,全國各地都在砍伐樹木,以耕種糧食,網絡有傳聞說,內蒙的防風林也被砍倒。北京政府推行上述政策的依據是什麼?三十年前朱鎔基總理在長江水災導致土地大量流失後提出了退耕還林的政策,今天北京180度大轉彎的理由是什麼?這同習近平本人提出的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本身就自相矛盾?全國各地退林還耕的依據是什麼?
四川成都市民上個月底發現即將完工的投資了341億元打造的環城天府綠道上的綠化植物被拆除了,10.1萬畝土地被復墾復耕為耕地。不過,上周成都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又站出來闢謠說,不存在把環城生態區全部變成耕地的問題,因為需要復耕的10萬畝土地原本就包括在環城公園的範圍之內,那麼,成都市民親眼目睹的砍伐綠道上植物的一幕幕莫非是集體幻覺?
旅居德國的水利生態專家王維洛先生近日在議報上刊登多篇文章,指出,退林還耕的結果只能是嚴重的地質災害,王維洛先生還專門就成都天府綠道作出了全面的介紹,法廣就此電話採訪了王維洛先生。
法廣:王維洛先生,您好!首先請他談談習近平提出退林還耕的依據是什麼?
王維洛:他的宗旨是要響應習近平所謂「中國人的飯碗應該端在中國人的手中。」有評論認為中國政府是在備戰,要保障糧食供應。事實上,根據中共官方最近幾年來公佈的糧食產量的數據,中國基本上不存在糧食供應問題。當然,我們不能排除中共領導人會有這方面的擔憂。
法廣:全國各地都在退林還耕,那麼,具體哪些土地應該退做耕地?這其中完全是任意指揮還是有一定的章法?
王維洛:也可以說,他們的行動是有據可循的。主要的依據就是最後一次的中國國土調查的數字依據。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進行了三次國土調查,第一次國土調查是從1984年開始到1997年結束,中國政府在調查之後並沒有公佈正式的調查結果,但是從一些規劃文件中可以看到中國的耕地總數是18億畝。第二次國土調查是在2007年至2013年,第二次國土調查結果是中國有20億畝耕地,第三次2017年至2021年,第三次調查的結果是中國的耕地總數是19億畝,十年內少了一億畝耕地,這使習近平十分生氣。所以,現在退耕還田的依據就是第三次國土調查與第二次國土調查之間的衛星圖片的對比,當局要把中國耕地的總數量恢復到第二次國土調查時的水平。所以,參照衛星圖片,那一篇土地原先是耕地之後改造成樹林,果園,葡萄園都必須恢復成原先的耕種模式。
法廣:聽您這麼說雖然看起來很荒謬不過至少還能夠看到其中的邏輯,但是,四川成都的天府綠道似乎就很難解釋了。
王維洛:這是因為第三次國土調查公佈的四川省耕地面積僅剩7840.75萬畝,十年間耕地面積減少了2239.25萬畝,減少了22.2%,是全國耕地面積大省中減少最多的。而且通過第三次和第二次國土調查中使用的衛星圖片對比,天府綠道和公園、生態園等可能多為第二次國土調查中的永久基本農田。按照中國政府的規定,這10.1萬畝土地必須復墾復耕。成都市委和市政府也表態,要堅決保障糧食安全,強化耕地保護,整治「非農化」「非糧化」問題,出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成都片區的實施方案。四川竟無一人是男兒,沒有一人敢對天府綠道的10.1萬畝土地復墾復耕提出異議。但是同一時間內,耕地面積減少比例超過四川省的還有北京、浙江、海南、福建、陝西、天津、廣西、廣東、貴州和重慶,為什麼對北京等地採取不同的政策?
法廣:但是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5月2日表示,《成都環城生態區總體規劃》明確,環城生態區生態空間共133.11平方公里,包括耕地67.33平方公里(10.1萬畝),生態修復區65.78平方公里(9.87萬畝),不存在把環城生態區全部變成耕地的問題。您怎麼看?
王維洛:這是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在玩弄概念,不存在把環城生態區全部變成耕地的問題,因為人們關注的就是這10.1萬畝土地的復耕。因為根據報道,這10.1萬畝是高標準農田,就是10億必須保護的耕地,看來不可更改了。
法廣:從退耕還林到退林還耕,說到底,當初朱熔基總理提出退耕還林的最初的直接誘因是1998年汛期長江、珠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災害。在抗洪救災和災後重建的調研過程中,朱鎔基總結出了32字災後重建方針,即「封山植樹、退耕還林;平垸行洪、退田還湖;以工代賑、移民建鎮;加固干堤、疏浚河湖」。如今,退耕還林的效果尚未明確彰顯卻又反其道而行之,這必將會對今後中國的土質產生嚴重負面影響,也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泥土的流失。
王維洛:是的,其實退耕還林實施以來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不僅包括護還林而且包括還草,在降雨量較多的地區退耕還林,在降雨量較少的地區退耕還草。比如說,1999至2002年三年,延安實施退耕還林341萬畝,水土流失加劇的勢頭得到遏制。林業科學家告訴我們,長江上游的原始森林,是涵養水源的聚寶盆。森林裏的林冠和根系可以吸納降水量約30%,林下的落葉植被可攔蓄降水量約30%,森林區比無森林區可削減洪峰流量70%至90%。這樣,再大的降雨經過森林的吸納攔蓄,也不容易變成山洪了。據測試,在降雨量相同的情況下,森林採伐區比森林保護區的洪水量大2至3倍,而流淌的時間,森林採伐區比森林保護區短2至3倍,就是說,無林區的降水量容易形成突髮式山洪。相反,對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實測說明,在枯水期,森林植被良好區域的產水量,為無林流域的2.2至2.6倍,就是說,森林是涵養水源最理想的水庫。中共政府並不是把森林看作是涵養水源最理想的自然措施,而是認為大型或者超大型水庫才是防洪抗旱的關鍵措施,因為它們是人所控制的,聽人的指揮調度。其實,建造大型或者超大型水庫,就要淹沒許多良田。根據2021年8月26日公佈的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中國現有水庫面積水庫水面336.84萬公頃,即5052.55萬畝。就是說,為了建造水庫,水庫損失了0.5億畝最為肥沃的河谷耕地。退林(草)還耕,水稻上山,用挖掘機將山坡整理成梯田,連個防止水土流失的堤壩也省了。一場大雨、暴雨來臨,泥沙劇下,形成泥沙流、滑坡,後果不堪設想!
非常感謝王維洛先生接受本台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