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產瀏覽器真垃圾?比不上國外還被自家人嫌棄

—國產瀏覽器真垃圾?比不上國外還被自家人嫌棄

如果問你哪個瀏覽器最好用?你會回答是谷歌、Safari、Edge、火狐還是360瀏覽器? 2022年03月-2023年03月全球瀏覽器市場佔有率排名數據出爐,谷歌瀏覽器在手機端和電腦端排名中均在第一,且分別以65.02%和66.61%的超高份額,在本輪「瀏覽器爭奪戰」中碾壓式「獲勝」。 那國產瀏覽器在哪呢?

之後,隨着傲遊為解決網頁卡頓等問題,在原本使用的Trident內核基礎上,增加使用Webkit內核,將「傲遊3.0」做成了國內首個「雙核」瀏覽器。這樣的瀏覽器兼備了「兼容瀏覽」和「高速瀏覽」的功能,因此立刻受到了各家瀏覽器爭相模仿,大家的區別只是採用的雙核品牌不一樣而已。

於是,新的時代到來了,現在身邊常見的瀏覽器均是這樣的雙核瀏覽器。遺憾的是,雙核模式的運用沒有成為國產瀏覽器繼續優質進步的起點,相反各大瀏覽器在運行過程中,逐漸拋棄了「免費供用戶共享網絡資源」的初心,只瞄準了瀏覽器能帶來的商業價值。自此,因利益拋棄用戶體驗感的國內瀏覽器,逐漸成為大家嫌棄的對象。

谷歌瀏覽器:成功並非一蹴而就

讓我們再說回「世界第一」的谷歌瀏覽器。現在「制霸」的谷歌瀏覽器其實並不是世界瀏覽器的鼻祖人物,它是2008年被正式推出的,這個時間甚至與國內眾多瀏覽器差不多。但為什麼發展至今兩者差距會如此大呢?

早期的瀏覽器戰爭,發生在網景公司的「Netscape Navigator(Netscape)」與微軟公司的IE瀏覽器之間。

Netscape瀏覽器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瀏覽器,一經推出就受到眾多用戶的喜愛,幾乎佔據全部市場份額。

這一現象在當時引起了比爾·蓋茨的注意,他認為瀏覽器雖然不是微軟的直接競爭對手,但卻代表着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因此為了不被網景甩到屁股後面,微軟也立即開發出了自己的瀏覽器。

選手都就位了,接下來的大戰一觸即發。這次爭鬥最終以IE瀏覽器的勝利終結了。造成這個結局的原因很簡單,Netscape打出了增加功能的招式,但奈何當時驅動技術有限,新增的功能拖低了性能,由此落了下風。

偏偏這個時候,微軟祭出了自己的最大殺招:瀏覽器捆綁系統安裝,這就使得凡是安裝Windows系統的電腦也都自動安裝了IE瀏覽器。憑藉Windows的巨大覆蓋量,IE瀏覽器據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95%。

這時的IE瀏覽器幾乎壟斷全球業務,而谷歌僅處在為IE瀏覽器提供搜尋引擎的位置。這個關係發生改變,是因為後續網景被收購後變身的火狐瀏覽器、蘋果推出的Safari瀏覽器,都給IE瀏覽器造成很大的威脅,在壟斷位置坐久了的IE瀏覽器終於準備努力起來了,於是他開發了自己的搜尋引擎「Bing(必應)」。

搜尋引擎被必應取代的谷歌,因為結束了與微軟的合作而失去了巨大的流量入口,自此他們也決定開發自己的瀏覽器,Chrome瀏覽器應運而生。

這款瀏覽器選擇了Webkit內核,這也是蘋果的Safari瀏覽器的內核。具有加載高速、頁面簡潔、安全性高等優點的谷歌瀏覽器在發佈當年就佔去了全球1%的市場份額。

雖然這樣的份額在當時完全無法與IE和火狐相比,但是谷歌沒有就此「擺爛」。他們瞄準了跨平台合作的路徑,希望以此增加不同平台的用戶來選擇Chrome。

隨後他們也不斷升級瀏覽器的性能,再加上多平台合作的助力,讓谷歌慢慢超過了安全性低、運行速度又慢的IE,在2016年突破了60%的世界市場佔有率,成為最受歡迎的瀏覽器。

至今為止,Chrome瀏覽器也一直維持着較高的性能,這源於自被開發至今,谷歌公司對它投入的成本就超過上百億美元,這是其他瀏覽器遠不及的,這樣的付出與態度才造就了Chrome這麼多年「世界第一」的成績。

簡單了解了曾經的世界瀏覽器之爭,我們就能發現:

無論是當初的IE還是現在的Chrome,它們獲得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起步晚還是體量小,都不會成為絕對阻力,只要積累強大的實力,產生實打實的進步就有機會做到。

最重要的是,它們始終把「提升用戶體驗」作為第一目標,事實證明只有這方面不斷提升,才能產生強勁的用戶留存力。因此國產瀏覽器如果想要取得進步,就不應該只把目光放在會引發用戶不滿的短期商業利益上,好好開發功能,提升用戶體驗才是長路。

國產瀏覽器該追尋怎樣的新道路?

其實,國產瀏覽器在谷歌瀏覽器、蘋果瀏覽器面前並非一點優勢都沒有,因為外網的限制,這些國外的瀏覽器,雖然可以給部分人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但對於國內大部分互聯網用戶來說,使用它們是存在壁壘的。這部分人的需求就需要國產瀏覽器來滿足。

並且現在的國產瀏覽器中也有備受爭議,但收穫了眾多好評的存在。如移動端瀏覽器夸克、QQ瀏覽器等。

夸克有頁面簡潔、搜索快速、沒有廣告的優點,並且它與多平台合作,可以在第一時間從新聞、百科、購物等的角度,以文字、視頻、圖片等的形式,在微博、豆瓣、地圖、知乎等平台搜索出與之相關的所有內容,並且這些內容中不會夾雜電商廣告。

除此之外,它還包含物品識別、醫療健康、AI應用、教育學習等眾多運用「黑科技」的功能。讓它用起來更像一個智能系統,而不是瀏覽器,並且做到這些的它,佔用的內存相較於其他瀏覽器並不算大。

再說QQ瀏覽器,它雖然沒有夸克那麼強大的性能,但是也擁有多數瀏覽器所沒有「殺手鐧」。

它可以將設備打開的任何文件轉變為預覽模式,也可以做到所有文件的解壓縮,光這一點就是Chrome和Edge瀏覽器做不到的,對不需要太多延伸內容,平時由需要處理很多很多文件的人,QQ瀏覽器也是很好的選擇。

以上國產瀏覽器也給我們一些啟示,長久以來功能硬核、操作簡捷是瀏覽器的優點,那現在擁有更多功能又何嘗不能成為一種新的優點呢?畢竟隨着社會進步,很多人使用互聯網的需求也更多元化了。

筆者認為,只要能滿足用戶需求、帶來良好體驗感的瀏覽器就能被稱為好的瀏覽器,因此國產瀏覽器能發展的方向也並不局限。還是希望各家瀏覽器可以看到群眾的呼聲,儘快改變現在「商業至上」的做法,先在原基礎上提升用戶體驗,再花力氣在創新與進步上,打造優質瀏覽器。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知識TN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26/188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