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可別東施效顰!科技巨頭股價暴跌 以為是致勝公式卻犯下3大錯誤

科技股2022年災情慘重,科技巨擘Google、亞馬遜和臉書今年股價跌掉40%至60%。(路透

科技股2022年災情慘重,科技巨擘Google、亞馬遜和臉書今年股價跌掉40%至60%,其他不賺錢的高風險性投機股就更別提了。有志創業者和科技股投資人可從過去這一年學到寶貴的教訓。

金融時報(FT)報導指出,這個教訓是:以有瑕疵且無利可圖的產品火速沖高銷售、擴大規模大搶市佔,也許曾是矽谷科技巨人克敵制勝的公式,但這種策略如今套用在大多數產業已行不通。有意模仿的科技創業者,應避免受下列三種觀念誤導。

錯誤一:觸及率比獲利重要

過去20年來,矽谷網絡巨人有一套創建市場支配地位的策略:迅速創新並火速推出產品/服務以吸引用戶。背後邏輯是:先擴大規模,就能抵禦、擊垮或併購潛在競爭對手,賺不賺錢等以後再說。

在低利率時代,投資人為追逐更高收益,欣然接受「首重未來成長展望甚於短期盈餘」的說詞。但如今全球央行大幅提高利率抗通膨,銀行存款和頂級信評債券的投資魅力增強,投機色彩濃烈又尚未轉虧為盈的公司,和其他風險性資產一併遭到嫌棄。高盛無獲利科技股指數從2021年2月的峰頂墜落77%。

錯誤二:速度至上無需力求完美

許多大型科技公司靠軟件致富,而軟件具有能輕易更新的特性,且大量散佈的成本幾近於零。這鼓勵業者快馬加鞭推出產品、先創建廣大用戶基礎,產品若有瑕疵可待日後修補。

然而,今天要因應世上最重大的挑戰,如改善健康、降低碳排量等,皆非純粹數字的產品可勝任,都與實體世界密切相關。這需要不同的做法。例如,生產一部車或開發新藥,必須一推出就確定正確有效並符合法規標準。況且,生產設備和分銷網絡並非空中樓閣,無法像變魔術般變出,或是輕易更改。

在實體領域,創新者可能眼睜睜看着領先優勢瞬間蒸發,被生產和分銷經驗豐富的對手迎頭趕上。特斯拉(Tesla)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佔有率五年前高達79%,今已跌破65%,S&P Global Mobility估計到2025年可能跌到20%以下,理由是其他汽車大廠迅速推出更便宜的新款電動車,特斯拉建新廠的腳步則趕不上。

錯誤三:用戶套牢後就不離不棄

大型科技公司的模仿者以為,用戶一試變主顧,習慣了就套牢了,不會再轉台。許多數字服務和電商公司對此信以為真,以為封鎖防疫期間生意快速成長,已為持之以恆的長期營收成長揭開序幕,殊不知那時營收暴增只是非常時期的暫時現象,在解封重啟面臨競爭壓力後,就迅速消退。

疫情期間一飛沖天的公司,如視頻會議服務商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美食外送新創公司Delivery Hero和健身器材公司派樂騰(Peloton),已從雲端墜回地面。

AlixPartners產業部門全球主管David Garfield說:「大致而言,在科技業,特別是軟件業,網絡效應是一大優勢來源,但...競逐市佔的模式在其他許多行業並不可行。」把產品打造得無懈可擊,聽起來平凡無奇,在多數產業卻是持久成功的關鍵。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29/184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