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冬至養生「黃金期」,3招教你科學進補

冬至,是一年24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也被稱為「日短」,太陽這天繞行到南回歸線上,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冬至過後,日照向北迴轉,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氣溫也隨之從寒冷漸漸回溫,因此冬至在氣候上有從寒到溫的轉折意義,故古書經典上說:「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也就是過了冬至,陰氣會盛極而衰,陽氣則自此開始旺盛,意謂春天即將回來。故唐詩曰:「天時人事兩相催,冬至陽生春又回」。

冬至除了是氣候上寒暑交替,與農務、農耕的轉捩點外,更是人體在養生上陰陽氣血很重要的轉變點,所以傳統習俗中,民眾會趁冬至到來時,吃湯圓應景,也會趁此進補。

為何選在冬至時分進補?由於以往農業社會,勞力支出較多,但營養補給往往不足,歷經春、夏、秋三季後,體力往往已透支過多,故須趁冬藏時,將全身精氣伏藏起來,用來修復五臟六腑的功能。古人觀察地球磁場與氣溫變化,到冬至之時,應開始依循自然規律,將陰液保存、陽氣長養出來,如此身體的陰、陽氣才能夠周全,陰、陽氣順後,就不致有陰氣內傷、腎氣內亂之問題產生。

冬至補對了才有調養功效

正因為冬至為整個陰、陽氣轉變最重要的時間點,在這一天當中所做的努力,隔年皆可收其效,換句話說,如果冬至的調養是正確的,將有助於未來一年內的身體調養成效。

舉例來說,罹患慢性肝炎、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或慢性腎臟病等疾病的患者,若能趁冬至到來時,開始正確的調養,不管是通、清、補、養,隔年將可明顯感受到身體的復原與改變。

談到「補」,相信大家都會滿喜歡的,尤其在冷冷的冬天,若能從空氣中聞到溫暖、清香的當歸、肉桂等補味,溫暖、幸福的感覺便會油然而生。但因現代人生活步調跟以往農業社會已有很大不同,所以是不是什麼都要「補」,需要分辨。

冬至進補,掌握4原則

中醫理論中關於調補有4大原則:通、清、養、補。所謂的通、清,就是不管原有是寒症或熱症的阻塞,一定要先把這些障礙物清理掉;所謂的養與補,是很確定非因障礙物阻塞,實屬真的能量不足,才施以調補。

到底冬至該如何進補

才不會補錯了更傷身?

冬至如何科學養生?

3個技巧幫您

一、選對食材,正確食補

適宜冬至補益的食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溫補類

鯽魚、羊肉、牛肉等,可以配合白菜蘿蔔、蓮藕等性平的蔬菜一起同煮,溫補又不易上火。

2.平補類

蓮子、薏苡仁、蓮藕、燕窩、銀耳、百合等,此類食物性平,適合冬至平補,配合溫性的肉類一同食用

3.滋補類

甲魚、鮑魚、黑芝麻黑豆、阿膠等具有滋陰益腎的功效,適用於體質偏虛的人群,但是注意不能過量食用,否則會滋膩礙胃,影響消化

二、注意養心養腎

冬至的養生原則就是儘量減少陽氣的消耗,保養腎的精氣,所以冬至養生在養精神方面要注意養心養腎

1.要做到靜神少慮,保持心態的平和。

2.最好每天能睡個午覺

3.適量運動,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不可出大汗,使陽氣隨之外泄

4、適當地早睡晚起

(圖片來源:百度)

三、防寒保暖

1、冬季保暖,重在是頭部、背部和足部,「頭為諸陽之會」,頭部既是陽氣匯聚的地方,也是陽氣散失最快的地方,所以冬季出門最好戴一頂帽子

2、可以多做踮腳運動或用55℃左右的熱水泡腳,如四肢不溫,手腳容易涼可以適當添加乾薑、桂枝等

3、曬太陽,經常曬太陽可以助力人體陽氣的生發

總而言之,冬至養生科學是關鍵,我們應該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養生計劃,同時,也應在專業藥師指導下服用藥品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養生深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22/184535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