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金融時報:美拉攏日荷對中實施晶片管制 只欠一件事

華府認為有必要將門檻設在14納米,是因為中芯已宣稱開發出7納米晶片。若能管制14納米輸中國,中芯就很難有效益生產更先進的晶片。(路透)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拜登政府為阻擾中國開發軍事用途所需的先進半導體,早在一年多前即設法和日本和荷蘭協調一致行動,但由於日、荷希望確保自己產業不致陷於劣勢,以致遲遲無法達成協議。

美國已於10月7日率先宣佈將擴大對中國實施晶片管制。三周後,美國商務部主管工業暨安全事務的次長艾斯特維茲(Alan Estevez)首度對外表示,美國希望「近期」和兩國就管制達成協議。他表示,美國深知片面行動會打擊國內產業,可見華府相當嚴肅看待這個問題。他說:「我們願意自己先來,扛下先期成本,表示我們和盟國利益與共的討論此事。」

晶片製造設備市場除由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究(Lam)、科磊(KLA)三家美國公司主導外,日本的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和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也佔有一席之地。

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日荷三國今年原本即將就管制10納米以下製程最設備敲定臨時性協議,但美國主張擴大管制至14納米以下,令荷蘭卻步。

知情人士透露,華府認為有必要將門檻設在14納米,是因為中芯已宣稱開發出7納米晶片。若能管制14納米輸中國,中芯就很難有效益生產更先進的晶片。

另有知情人士告訴金融時報,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9月在一場演講上表示,美國應放棄目前領先對手兩代的動態策略,而應儘可能保持最大領先優勢,這番主張讓荷蘭感到更加為難。

原日本貿易官員,現任明星大學教授細川昌彥指出,美國搶先行動,是由於國內政情需要,也因為與歐洲的協商遲無結果。他表示,日本官方原則上立場和華府一致,但礙於法令,除非得到國際間共識,否則也難以落實。

安慶國際法律事務所(Akin Gump)合伙人伍爾夫(Kevin Wolf)認為,美國政府將先進晶片和中國發展大規模毀滅武器的畫上等號,日本和荷蘭就會有合法的權力實施這類管制。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15/182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