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有云:「福壽康寧,固人之所同欲。」
人生最大的追求和幸福,往往就在於健康長壽,無病無災。
而健康,總是越往後,越寶貴。
從現在開始好好養生,老了方能其樂融融,安享晚年。
最好的養生,其實不過這3件小事:早梳頭,中午睡,晚泡腳。
1
早上梳頭
《養生論》有言:「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壽自高。」
每天早上堅持梳頭保健,是延年益壽之良方。
中醫認為,頭是一身之主宰,發為血之餘、腎之華。
梳頭時在頭皮上刮動按摩,可以滋養頭皮,活絡氣血。
此外,還能疏通頭部穴位,助人健腦提神,筋骨強健。
相傳活到100多歲的藥王孫思邈,精通養生之道。
而他「養生十三法」中的第一條,就是發常梳。
早起後,要將掌心搓至發熱,從前額、後腦到頸部往下梳。
陸游也曾在詩中寫:「覺來忽見天窗白,短髮蕭蕭起自梳。」
讀過醫書藥典、三十餘年學養生的他,深知梳頭的好處。
也正因有「一頭胎髮入晨梳」的習慣,年近八十的陸游仍身強體壯。
《延壽書》中說:「發多梳,則明目去風,常以一百二十為數。」
早上時陽氣生發,梳頭更有利於昇陽補氣和經絡暢通。
應選擇合適的梳子,如牛角梳、木梳等,五到十分鐘為宜。
同時,也要力度適中,梳完後按摩頭皮,更能滋養頭部,舒緩身心。
2
中午小睡
明朝太醫劉純說:「飯後小憩,以養精神。」
中午小睡,可以消除疲勞,頤養精神,增強體質。
傳統養生也講究睡「子午覺」,來平衡陰陽,養護身體。
指的是在子時(23:00-1:00)應處於睡眠狀態,護陰養陰。
還要在午時(11:00-13:00)小睡30分鐘左右,護陽養陽。
午睡一刻值千金,長期堅持在中午小睡,對身體大有裨益。
鍾南山院士也說:「午覺是一個很重要的加油站。」
即便工作繁忙,鍾老依然堅持11點前入睡,和中午小睡一會。
所以,就算是以80多歲的高齡,也依然能奮鬥在抗疫一線。
看起來也總是神采奕奕,精神矍鑠,思維敏銳,說話鏗鏘有力。
古語有云:「「三寒兩倒七分飽」。
其中「兩倒」說的就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正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
中午即使睡不着,也要閉目養神,讓體內陰陽之氣正常交接。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二三十分鐘即可,否則醒來可能會頭暈。
也別吃了飯馬上就睡,半小時後為宜,以免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晚上泡腳
華佗在《足心道》中說:
「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
養樹護根,養生護腳,堅持四季泡腳,人都難老。
雙腳血管眾多,穴位密集,有「第二心臟」之稱。
晚上用熱水泡腳,能有效促進全身氣血運行,通經活絡。
還能祛濕驅寒,滋陰補腎,頤養五臟六腑,利於健康長壽。
蘇軾,就是晚上泡腳的忠實擁躉和實踐者。
他說:「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
泡腳的功效,一天兩天或許察覺不出來,堅持下去,必將成效卓然。
乾隆皇帝也說:「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
晚上泡腳,是日常養生保健的不二良方。
但要記得,水溫別過燙,40℃左右為宜;時間別過長,20分鐘左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