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陽虛體質愛得風濕,快收好這3種配方湯飲,補陽氣,趕走陽虛體質

中醫理論認為,風濕屬於中醫的「痹症」。人體受到風、寒、濕等外在邪逆的侵襲,就容易發生「痹症」。痹症表現在筋骨關節之上,就是風濕。

為什麼陽虛之人更容易患有風濕關節炎?陽虛質的人,體內陽氣不足,陽虛而生寒;風寒濕邪,同為陰邪,因此更容易入侵陽虛之體。此外,肝主筋,腎主骨,因此肝腎虧虛會使筋骨受外邪侵擾,就更容易患上類風濕關節炎。

以下特徵判斷身體是否陽虛

1、身體表象

手腳——四肢和手腳寒冷,是陽虛最主要的症狀

舌頭——舌體胖大,或有齒痕,舌淡苔白

面容——臉色蒼白,精神不振

嘴唇——嘴唇發青,沒有血色

呼吸——短促無力,稍作勞累便氣喘吁吁

2、陽虛發生在特定臟器上,出現的症狀

心陽虛:心胸憋悶,失眠多夢

肝陽虛:頭暈目眩,憂鬱膽怯

脾陽虛:大便稀溏,經常腹瀉

腎陽虛:腰膝酸軟,夜尿頻多

肺陽虛:咳嗽氣短,易得感冒

陽虛體質由何而來

陽氣的來源有兩種,一是來自父母給予的先天稟賦,二是從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氣轉化而來。人的工作生活,情緒變化,適應氣溫,修復創傷等都會消耗陽氣。當人體消耗的陽氣超過了補充的陽氣,就會導致陽虛體質的發生。以下生活習慣會大減體內陽氣。

飲食寒涼經常吃冷食,比如冷飲,雪糕等食物,其溫度比胃內溫度低於20度左右,會重傷脾胃陽氣,減少脾胃運化能力,形成寒濕。

長期熬夜黃帝內經》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建議在晚23點之前入睡,睡得太晚會耗損人體陽氣。

濫服藥物服藥不當,如濫用抗生素、激素類藥物,會過度使用清熱解毒功效的藥物,會壓制陽氣,加重陽虛。

寒濕環境經常處於寒濕的環境中,寒濕陰邪會入侵體內,導致體內陰陽失調,陽氣耗損。

陽氣不足導致的寒凝諸症的治療之本在於「補充陽氣,祛除陰邪」,提升五臟六腑的運化能力,增強機體的自愈和免疫能力。身體陽氣充足,才能六脈平和,諸多病症才能康愈。

三種配方湯飲,趕走陽虛體質

益肝腎,強筋骨——杜仲五味子茶

方法:上藥研為粗末,用沸水適量沖入浸泡,蓋燜15-20分鐘,於1日內飲完。

《玉楸藥解》記載,杜仲「益肝腎,養筋骨,去關節濕淫。」杜仲性味甘溫,可以充筋骨之力,強化陽道。五味子性味酸溫,可滋腎生津,治傷元氣之症。杜仲五味子茶源自《篋中方》,二者配伍,可補肝腎陽氣而不燥,緩解腎虛腰痛,強健筋骨。

益脾胃,治寒涼——肉桂薑糖飲

方法:將材料納入杯中,用沸水浸泡,蓋燜10-20分鐘,即可飲用

肉桂歸腎、脾、心、肝經。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功效。生薑歸脾、胃、肺精。具有解表散寒功效,常與用風寒外侵之症。肉桂與生薑配伍,適合脾胃陽虛之人,對於脾胃虛寒,四肢冰涼有很好的功效

復心陽,助循環——桂枝甘草湯

方法:將材料放入600毫升的水中,煮取200毫升,去滓頓服。

桂枝味辛性溫,人心通陽;炙甘草甘溫,益氣補中。桂枝甘草湯出自《傷寒論》,二者配伍,辛甘化陽,補益心陽。本方可緩解心悸,胸悶,自汗出等症狀,用於治療心率失常、心肌缺血、風濕性心臟病等心陽不足之病。也可輔助緩解胃炎疾病。

補陽日常習慣

1、保持良好情緒——好情緒是養護陽氣的關鍵,避免長時間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狀態

2、堅持運動——適當運動,尤其是平和的運動方式,如快走、慢跑、瑜伽、太極等,整體運動強度以全身溫熱或微微汗出即可

3、食療溫補——少吃冷食,適當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如:龍眼、扁豆、韭菜、牛肉、大棗

4、早睡早起——睡眠不足至陽氣受損,遵循自然規律保證優質睡眠,提升免疫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中醫碩士曹志娜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09/182750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