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蘇州人特殊的美味:食色秋風 一口甜糯

食色秋風,只為這一口軟糯。

雞頭米「韌糾糾」的,黏糯似耳邊縈繞的吳儂軟語,輕彈如足尖碰觸的雨後石階。連湯也帶着沁人的清香,就像抿了一口煙雨江南的秋意,成就了蘇州人特殊的美味。

這是講究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對芡實的味覺評價。

芡實,俗名雞頭米。睡蓮科芡屬,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圓形的葉子,似小圓桌,反面有刺。花單生,伸出水面,花瓣紫HongSe。果實碩大,有個尖尖嘴,形如雞頭,故得名。大江南北的地沼、湖泊都有種植,但以蘇州地產最為出名。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里的水仙子。

南芡與北芡

芡實有南北芡之分。

南芡,也稱蘇芡,為芡的栽培變種。原產蘇州郊區,植株個體較大,地上器官除葉背有刺外,其餘部分均光滑無刺,採收較方便,外種皮厚,表面光滑,呈棕黃或棕褐色,顆粒渾圓飽滿,外觀瑩潤柔香,入口香甜彈糯。

北芡,也稱刺芡,有野生也有栽培,質地略次於南芡,地上器官密生剛刺,採收較困難,外種皮薄,表面粗糙,呈灰綠或黑褐色,種子較小,常曬作乾貨出售。

雞頭米,作菜吃,可與蝦仁、蓮藕、荸薺丁同炒,鮮甜不失鮮脆感。但蘇州人最愛的吃法,還是羹食。

清水燒開,六分水,四分米,雞頭米沸煮兩三分鐘,再放入少量白糖即可,那吃的就是原汁原味。地道的做法還會加入干桂花,清甜里藏有隱隱的桂花味,香氣甚是悠長。

除了雞頭米,蘇州的水八仙還有茭白、蓮藕、水芹、慈姑、荸薺、蓴菜、菱。

菰(gū)俗名:高筍、菰筍、菰首、茭首、菰菜、茭白、野茭白、茭筍。禾本科菰屬多年生淺水草本植物。

茭白在古代是作為一種糧食來種植,它是「六穀」之一、即古人常吃的「菰米」。作飯食用,有營養保健價值。全草為優良的飼料,為魚類的越冬場所。也是固堤造陸的先鋒植物。

在菰生長過程中,稈基嫩莖為真菌Ustilagoedulis寄生後,會變得粗大肥嫩,稱茭瓜,也就是茭白。

在江南茭白以「中臘台」「吳江茭」品質最佳,其茭肉潔白柔軟少纖維,可加工配以葷素炒煮成佳肴。

慈姑

慈姑,澤瀉科慈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生長在淺水裏。葉片箭形、寬大、肥厚,甚是奇特。圓錐花序高大,開白花。匍匐莖末端膨大呈球莖,可作蔬菜食用。

吳中慈姑以「蘇州黃」馳名。個大質糯,澱粉、蛋白質含量高。

慈姑有許多食療功能,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行血通淋之功,是一種風靡世界各地的鹼性保健食品,民間有「內火旺喝碗慈姑湯」的說法。

不過最能勾起兒時回憶的莫過於那酥脆油香的炸慈姑片了。

荸薺

荸薺,俗稱「馬蹄」,是莎草科荸薺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多栽培在窪地。地下莖扁圓形,赤皮褐色,肉白色。稈叢生,直立,圓柱狀,灰綠色,光滑無毛。葉缺,只在稈的基部有2-3個葉鞘;花叢生於稈頂端。

荸薺生吃,醇甘清香,勝似秋梨;熟食,則可以烹調成多種美味佳肴。中國清代著名治療熱病傷津口渴的名方五汁飲,就是用荸薺、梨、藕、蘆根和麥冬榨汁配合而成的,吃鮮荸薺還有利於流腦、麻疹、百日咳以及急性咽喉炎的防治。

紅菱亦稱水紅菱,千屈菜科菱屬,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浮水葉互生,三角狀菱形。花小,單生於葉腋,花瓣4,白色。果三角狀菱形,具4刺角。花期7-9月,果期8-11月。

紅菱殼軟薄而水分多,肉質細嫩,味道甘美,宜於生吃。紅菱鮮嫩時味甘美,可作水果生食;老菱帶殼煮熟,性糯清香微甜,號稱「水栗」;老菱可制澱粉,菱粉質細潔爽滑,為澱粉中佳品,最宜於制雪糕、雪糕和細糕點。

蓴菜、水芹與蓮藕

蓴菜、水芹與蓮藕我們曾在推文《美了千年,〈詩經〉之水生植物》中有過詳細的科普,這裏就不多贅述。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歷史百家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05/1812081.html

相關新聞